Visa成功駁回涉及「Vanilla」預付禮品卡被盜案的集體訴訟
紐約消息——全球最大卡片支付網絡Visa於週一成功擊退了一宗由消費者提出的集體訴訟,指控Visa未有警告其預付「Vanilla」禮品卡容易被小偷盜用。
曼哈頓美國地區法官Gregory Woods裁定,消費者認為禮品卡不受詐騙侵害,或Visa標誌代表公司保證不會發生詐騙並會協助受害者的想法是不合理的。
法官同時駁回指控Visa在卡片包裝上未有充分警告可能被人篡改的說法,理由是媒體已有報導關於「卡片被盜」事件,以及網上論壇亦有討論有關Visa Vanilla卡片詐騙的情況。
法官寫道:「沒有理性消費者會期望業界主要供應商之一的預付卡不會受到所謂‘普遍’的第三方詐騙影響。」
案件主控人Ira Schuman來自紐約Scarsdale,他於2024年1月起訴Visa及兩家Vanilla卡發行商,原因是他於2022及2023年購買的八張每張面值500美元的卡片被清空。
Schuman指,這些在CVS、Target、Walgreens等零售商銷售的不可充值Vanilla卡,包裝是薄紙板套筒,竊賊可輕易打開並重新封口,過程中錄取賬戶資料卻不會被察覺。
Schuman的律師暫未回覆相關查詢,而Visa及其律師亦未即時回應。
該訴訟旨在為紐約州內購買Visa品牌Vanilla卡的消費者爭取因違反消費者保護法而獲得賠償。
案件編號為Schuman v Visa USA Inc等,於紐約南區美國地區法院審理,案號24-00666。
—
評論與啟示
Visa此案的勝訴凸顯了一個現實問題:消費者對預付禮品卡的安全性常存錯誤期待。法官明確指出,禮品卡並非萬無一失,消費者理應保持警覺。這反映出現代消費環境中,企業標誌或品牌並非絕對保障,消費者不能僅憑品牌信譽就假設產品安全無虞。
此外,案件中提及的包裝安全漏洞,揭示了預付卡設計上的明顯缺陷。薄紙板套筒容易被竊賊撬開再封,這種物理層面的安全疏忽,無疑增加了詐騙風險。對此,業界或應加強禮品卡包裝的防篡改設計,例如引入更明顯的封條或電子監控技術,減低詐騙可能。
從消費者角度看,這宗案件提醒大家在購買及使用預付卡時應更加謹慎,特別是在禮品卡的保管和使用過程中,需注意防範可能的詐騙風險。消費者教育亦應加強,讓大眾明白禮品卡並非現金,且存在被盜用的風險。
整體而言,這場訴訟及其結果反映了數碼支付和實體卡片安全問題的複雜性,促使相關企業、監管機構及消費者共同努力,提升整體交易安全,避免類似損失再次發生。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