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PS宣布裁員2萬人及關閉73個設施,因應亞馬遜減少運送量及美國貿易戰衝擊
聯合包裹服務公司(UPS)周二宣布,將裁減2萬個工作崗位並關閉73個設施,此舉主要因為亞馬遜減少了約一半的運送量,同時亦因應美國總統特朗普實施的關稅政策,令全球貿易環境不穩。
UPS發言人表示,裁員是因為亞馬遜作為其最大客戶,減少了約50%的運送量,加上公司正在進行大規模的營運重組,推動成本削減和提升效率的計劃。
亞馬遜方面回應稱:「基於UPS的營運需求,他們要求減少運送量,我們尊重他們的決定。」
此舉正值特朗普政府積極推行貿易保護政策,導致經濟增長放緩,市場對可能出現經濟衰退的預期升溫。
UPS行政總裁Carol Tome在財報電話會議中指出:「世界在過去一百多年來,未曾面對如此龐大的貿易影響。」
作為全球最大的包裹遞送公司,UPS業務涵蓋多個產業,被視為全球經濟的晴雨表。其主要競爭對手聯邦快遞(FedEx)早前亦已透露三月份業務增速放緩。
UPS計劃通過最新的管理費用削減措施,於2025年節省約35億美元成本。公司亦指出,亞馬遜減少的運送量中,很多是從履行中心運送貨物的虧損業務。
UPS預測第二季度整體營運利潤率約為9.3%,低於投資者期待的兩位數利潤率。
公司最大且最重要的美國業務,預計每日包裹平均量將減少約9%,營收則會下降個位數百分比。
消息公布後,UPS股價微跌0.3%,而FedEx股價則下跌1.1%。
關稅衝擊:短期解決還是供應鏈震盪?
本月初,特朗普對多項中國商品加徵高達145%的關稅,令中美兩大經濟體的貿易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
UPS每日處理的美國進口包裹約為40萬件,佔全球平均日處理量不到2%。
儘管如此,UPS指出中美貿易路線是最賺錢的路線,去年佔公司國際營收約11%。
UPS高層表示,近期已見到來自歐洲及越南、泰國等亞洲其他國家的貨量有所增加。
不過,中國仍是全球製造業重鎮。若特朗普持續維持高關稅,中美貿易的替代方案仍需多年時間才能成形。
現時的中國關稅政策可能進一步壓抑本已疲弱的企業間貨運量。UPS鎖定的中小企業可能受創尤深,因為部分企業100%依賴中國供應鏈,Carol Tome說。
UPS亦依賴零售商的包裹遞送,而許多零售商亦高度依賴中國製造。
亞馬遜本身亦有大量商品來自中國,且其平台上約40%或以上的賣家位於中國。若美國消費者因關稅導致價格上升而減少從亞馬遜購買商品,UPS的業務將受到負面影響。
此外,UPS面臨來自中國相關的廉價電商賣家Temu和Shein的包裹量大幅下滑,因美國計劃於五月取消大部分此類包裹的免稅待遇。Temu已開始在結帳時加收進口費用,而Shein則將關稅計入商品價格。
目前UPS及其零售客戶正積極籌備冬季節日旺季,屆時每日包裹量可能會翻倍。
UPS高層表示,最好情況是中美能盡快達成協議,使貿易回復正常。
但最壞情況是關稅戰持續,導致供應鏈震盪,財務總監Brian Dykes警告。
—
評論與深入剖析
UPS此次大幅裁員及關閉設施,反映出全球貿易環境面臨的深刻變革,尤其是美中貿易緊張所帶來的直接衝擊。這不僅是物流業的調整,更是全球供應鏈重塑的縮影。
亞馬遜作為UPS最大客戶,運量減少一半,顯示其在調整供應鏈策略,或許正在尋找更具成本效益或自主控制的配送方案。這對UPS構成嚴重挑戰,迫使其必須優化成本結構以維持盈利。
另一方面,美國加徵高額關稅,意圖保護本土產業,卻可能適得其反,加劇企業成本壓力和消費者負擔。UPS指出中小企業受創尤深,這是值得關注的社會經濟問題,因為中小企是經濟活力的重要源泉。
此外,UPS和FedEx同時傳出業務放緩,暗示全球經濟可能正步入一個更為謹慎且不確定的階段。投資者和企業應密切關注貿易政策變化及其對供應鏈的長遠影響。
未來UPS能否成功轉型,減少對中國市場過度依賴,並開拓新興市場以彌補損失,將是其能否持續領先全球物流業的關鍵。
總括而言,這場由貿易戰引發的企業裁員和結構調整,不僅是商業決策,更是全球經濟格局變動的前奏。香港市場和企業亦應從中汲取教訓,做好多元風險管理和供應鏈彈性布局,迎接充滿挑戰的未來。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