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ouTube Premium 家庭 Plan成員一位 只需
HK$148/年!
不用提供密碼、不用VPN、無需轉區
直接升級你的香港帳號 ➜ 即享 YouTube + YouTube Music 無廣告播放
特斯拉成美國汽車商唯一積極追求擺脫中國電池依賴的企業
根據投資銀行Piper Sandler的報告,特斯拉似乎是目前唯一一家真正認真致力於實現電池供應自主、擺脫對中國依賴的美國汽車製造商。
Piper Sandler在與電池專家Jordan Giesige通話後發表的報告中指出:「得益於垂直整合,特斯拉是唯一一家嘗試大規模採購電池而不依賴中國的汽車公司。」
報告特別提到,特斯拉自家研發的4680電池,「對中國的依賴已接近零。」雖然完全獨立還需要數年時間,但Piper Sandler強調,「至少特斯拉有清晰的計劃。」
據悉,特斯拉正努力完善自家鋰礦精煉技術,生產正極活性材料(CAM),自行塗佈電極,並全程自行組裝電池。Piper Sandler認為,「沒有其他美國企業能作出類似的聲明。」
乾式電極技術或帶來成本革命
特斯拉特別聚焦於其乾式電池電極(DBE)製程。Piper Sandler表示,這項技術「比傳統濕式塗佈陽極或陰極快5到6倍。」若能成功實現大規模生產,預計將帶來顯著的資本和營運成本節省。儘管Piper Sandler提到Giesige指出這一切仍存在不確定性,但有望於年底前開始擴大規模。
此外,特斯拉在國產鐵鋰(LFP)電池生產方面也取得進展。報告引述Giesige指出,特斯拉可能正計劃啟動約10GWh的國產LFP電池產能,最終有望覆蓋美國Megapack生產所需40GWh的25%。
即使新技術失敗,特斯拉仍具優勢
Piper Sandler認為,即使特斯拉的新型精煉方法未能成功,該公司相對競爭對手也不會處於劣勢,因為目前沒其他競爭者在嘗試類似的路線。報告總結:「成功並非必然,未來兩年多內,美國供應鏈仍難以完全擺脫中國,但至少特斯拉已有明確計劃。」
—
編輯評論:特斯拉的戰略布局與美國供應鏈自主的挑戰
特斯拉在電池供應鏈上的大膽嘗試,顯示出其不甘於被動依賴中國市場的決心。這種從原材料精煉到電池組裝的垂直整合策略,若能成功,將對整個電動車產業鏈產生深遠影響。乾式電極技術的推廣更可能成為成本削減的關鍵突破口,這不僅提升特斯拉的競爭力,也為美國在全球電池生產競爭中爭取話語權。
然而,這條路並非坦途。技術成熟度、市場變化、供應鏈協調等多重挑戰依然存在。更重要的是,特斯拉的計劃反映出美國整體在電池供應鏈自主方面的不足——其他車企尚未展現出相同的積極行動。這提醒政策制定者和產業界,若想真正擺脫對中國的依賴,需要更廣泛的合作和資源投入,而非僅靠單一企業的努力。
總括而言,特斯拉的布局不僅是企業自救,更是美國新能源產業自主權爭奪戰的一部分。未來幾年,特斯拉的進展將成為觀察美國電池產業能否崛起的風向標。作為香港讀者,我們亦可從中洞悉全球新能源產業鏈的變局,及其對區域經濟和技術發展的潛在影響。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