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彩AI預測賽後檢討!邊個模型預測最叻? 每次攪珠當晚10:30更新免費睇!

Temu、Shein美國受阻:關稅漏洞終結!

Temu同Shein美國新時代:免稅漏洞終結,消費者冇平貨買

美國最近終止咗「de minimis」免稅豁免,對中國電商平台Temu同Shein帶嚟巨大衝擊。以往,價值低於800美元嘅貨品可以免稅進口美國,令到美國消費者可以輕鬆買到平價中國貨。但而家呢個漏洞冇咗,意味住平價時代正式結束。

Temu已經宣佈,未來只會賣美國本地商戶嘅貨品,唔再賣中國進口貨。結果,價格即時飆升——初步數據顯示,因「進口稅」新加嘅成本,部分貨品加價接近150%。對於Shein嚟講,影響更加深遠。佢原本計劃喺倫敦上市,但依家IPO進展可能再度停滯。據聞,因為美國政策轉變,Shein估值由高峰時嘅900億美元暴跌至300億美元,公司甚至考慮全面重組北美業務。

呢啲轉變唔只影響中國電商,對美國廣告市場都會有深遠影響。過去Shein、Temu同TikTok Shop大手筆落廣告,僅次於Amazon。隨住中國電商嘅經營成本大增,廣告預算勢必收縮,美國網絡廣告生態都要重新適應。

華為搶攻AI晶片,Nvidia中國業務受壓

華為一直係中國科技自主化嘅核心推手,而家更加積極投入晶片生產線建設。據報導,華為喺深圳觀瀾區三個地點興建新廠,衛星圖片顯示2022年已經開始動工。

由於美國限制Nvidia晶片出口,華為自家開發咗CloudMatrix 384 AI晶片叢集,現時已經交付超過10套畀中國數據中心客戶,服務本地大型科技公司。分析師對華為產品嘅開發速度都表示驚訝。Nvidia都向美國政府示警,指限制措施反而令華為AI實力更強。

拜登政府曾經制定三層出口限制政策,分別對台灣等地冇限制,對中國、俄羅斯、伊朗、北韓則全面封鎖。不過,傳聞特朗普陣營可能考慮轉用全球政府間授權制度,未來政策走向仍有變數。

Nvidia冇坐以待斃,已經重新設計AI晶片,務求符合美國出口規定,同時繼續爭取字節跳動、阿里巴巴、騰訊等中國大客戶生意。

蘋果「印度製造」之路

蘋果近年積極推進「印度製造」策略,雖然大部分供應鏈仍然集中喺中國,但印度生產嘅iPhone成本只比中國貴20美元(根據摩根大通分析),遠低於美國製造時高達300美元嘅溢價。

印度生產進度明顯加快:Tata新廠已經開始生產舊款iPhone,鴻海投資26億美元新廠即將投產,並已經喺海得拉巴開始生產AirPods。鴻海印度員工人數已經增至8萬人,年收入突破200億美元,比之前翻倍。

印度法院下令封鎖Proton Mail

本週最荒謬新聞:印度法院因本地公司員工收到Proton Mail發送嘅「猥褻內容」郵件,要求封鎖呢個加密電郵服務。法官理由係Proton Mail拒絕交出發件人資料,認為電郵服務商要為用戶行為負責。雖然Proton Mail暫時未被封鎖,但事件如何發展有待觀察。

中國科技快訊

– 阿里巴巴新推出Qwen3 AI模型,聲稱勝過Google同OpenAI。
– DeepSeek低調開源Prover-V2 AI數學模型。
– 小米發佈開源AI模型MiMo,加入中國AI大戰。
– 小馬智行自駕系統成本大減七成,預計更快盈利。
– Uber與Momenta合作,2026年於歐洲推機械車服務。
– 蘋果2025年將採購超過190億顆美國製晶片,包括TSMC亞利桑那州廠。
– 兩位共和黨國會領袖要求證交會除牌25間中企,包括阿里、百度、京東、微博。
– 維吾爾流亡組織高層三月遭中國釣魚攻擊,目標係監控。
– 石頭科技考慮香港上市。
– 淘寶推「即時電商」,挑戰京東、美團一小時送貨市場。
– CIA用社交媒體招募中國間諜,承諾「更好生活」。

印度科技快訊

– Ola Electric經歷高峰後急跌,Rest Of World專文剖析。
– 阿達尼集團暫停與以色列Tower半導體合作,100億美元晶片項目告吹。
– Zoho暫停7億美元晶片計劃,因搵唔到合適技術夥伴。
– Zepto創辦人正籌集1.75億美元結構性債務,疑為上市前增持股份。
– Eternal母公司Zomato及Blinkit Q4純利大跌78%。
– Zomato關閉15分鐘快送及家常便當服務,因需求低迷。
– 印度金融犯罪機構調查Amazon、Flipkart,向蘋果、小米等查銷售數據。
– 身份安全初創Veza獲1.08億美元融資。
– 印度餐飲協會暫停加入ONDC,指平台運作不穩。
– 小米印度市佔跌至13%,新機未能帶動銷量,庫存壓力大。
– Oyo再度押後IPO,SoftBank要求等盈利改善。
– 印度湧現零佣金叫車App,挑戰Uber、Ola壟斷地位。

東南亞科技快訊

– 馬來西亞森美蘭州成為新數據中心樞紐,柔佛因能源用水考慮放慢批文。
– Grab首季收入7.73億美元,超市場預期。
– GoTo連續第三季調整後盈利,成本控制見效。
– Thunes跨境支付融資1.5億美元。
– 美國財政部正式將柬埔寨Huione集團列為「主要洗錢疑慮」,建議切斷其美國金融系統通道。

南韓科技快訊

– 三星電子首季營業利潤微升,但警告美國關稅及政策風險將拖累需求及推高成本。
– SK Telecom因USIM資料外洩,為2,500萬客戶免費更換SIM卡。

日本科技快訊

– 名古屋大學衍生AI早期癌症檢測初創Craif獲2,200萬美元融資。
– Disco公司10年無上司無層級管理實驗引關注。
– Sony考慮分拆半導體部門上市。
– 豐田與Waymo合作,推動自動駕駛技術。
– 樂天計劃在印度投資至少1億美元,現有4,000名員工。

香港科技快訊

– 由前南華早報CEO創辦、主打私隱區塊鏈服務的Terminal 3初創獲8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

台灣科技快訊

– 台積電加碼美國亞利桑那州第三座廠房,應對關稅風險。

亞洲其他地區快訊

– Google新研究指,去年大部分已知零日漏洞攻擊都係由國家級黑客發動。

編輯評論:亞洲科技「大國博弈」下的新現實

今期科技新聞,背後其實係全球地緣政治風暴下,亞洲科技產業點樣被美國政策牽引甚至左右。Temu、Shein喺美國搵食模式一夜逆轉,反映中美貿易戰唔只係政府層面,已經滲透到你我日常消費層次。美國終止免稅漏洞,表面上係保護本地零售,實際上係針對中國新興電商模式——而呢個做法,最終消費者都要埋單,唔再有平貨買,連廣告生態都要重整。

華為同Nvidia之間既競爭,正正體現出中國科技自立自強同美國高科技封鎖之間既惡性循環。華為愈被打壓,愈要加快自主創新——美國想阻止中國AI崛起,反而變相推動咗中國科技產業自給自足。未來中國AI晶片、雲端計算同自駕技術,可能會出現「兩套標準」甚至「兩個平行世界」。

蘋果「印度製造」野心,亦係全球供應鏈重組既縮影。雖然印度未能完全取代中國,但今次成本差距比想像中細,預示住未來「中國+1」策略會加速。對香港或者亞洲其他地區既初創、供應鏈企業,呢個係新機遇定新威脅?值得深思。

最後,印度法院封鎖Proton Mail事件,反映出亞洲部分國家對數碼私隱、言論自由仲係相當保守甚至落後。科技發展得再快,法律同社會觀念未跟上,最終都會出現荒謬場面。

總括而言,亞洲科技產業喺美國政策、地緣政治、技術自主化等多重壓力下,正經歷新一輪洗牌。香港作為中立觀察者同創新平台,點樣把握全球供應鏈重組、科技自主化同數碼經濟新機遇,將會係未來幾年既關鍵課題。

Cha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