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tGPT的詛咒
成功需要更多的成功。
作者:Damon Beres
插圖:The Atlantic
2025年4月18日,下午2:19 ET
本週早些時候,《The Verge》報導OpenAI正在開發自己的社交網絡,以與Meta和X競爭。這個產品可能永遠無法問世,但這個想法的邏輯是明顯的。人們每次在網上發帖時都會創造數據,而生成式AI公司需要大量數據來訓練其產品。社交網絡也很有吸引力:如果你沉迷於OpenAI的資訊流,你就不太可能使用Anthropic或Google等競爭對手的生成式AI產品。(OpenAI與《The Atlantic》有企業合作關係,對於我的評論請求未有回應,據我所知,該公司在其他地方也沒有對此報導發表評論。)
但,這真的有意義嗎?在Facebook創立21年後,社交媒體已經成為互聯網的污泥:無處不在,毫無特別之處,甚至有點令人厭惡。OpenAI曾經是一家以使命為導向的非營利組織,明言要“造福整個人類,而不受生成財務回報的約束”。現在開始一個社交媒體產品的目標似乎與這一使命格格不入,即使考慮到該公司去年決定轉向利潤模式。這家希望我們相信它應該獲得美國政府全面支持,以便積累無法估量資源來建造超越人類理解的智慧的公司——以免中國先行——竟然可能對推進腦力衰退的事物感興趣?
為了幫助理解這一點,我本週早些時候聯繫了我的同事Charlie Warzel,他是技術領域最具洞察力的思想者之一,進行了一次簡短的討論。這仍然是一個奇怪的想法,但我也更明白OpenAI的動機——無論它是否推出社交網絡。
這次訪談經過編輯和精簡。
Damon Beres:你覺得OpenAI的社交網絡聽起來怎麼樣?
Charlie Warzel:這是我看到的OpenAI的第一個想法,感覺像是一些並不一定是在打造尖端技術的高管的創意。這讓我想起Meta的邏輯。
Damon:你這麼說的意思是什麼?
Charlie:在Facebook成功之後,感覺出現了某種停滯。Meta的高管們推出的新產品模仿現有的東西,或者強行將趨勢融入他們的產品中。在OpenAI發布了一個更新的ChatGPT,導致Studio Ghibli的迷因瘋潮之後,我想那裡有人看到它在互聯網某些角落的影響——特別是在X上——然後他們想,等等,大家都在使用我們的工具;如果我們也擁有這些平台怎麼辦?這裡出現了圍繞AI藝術或迷因的社交媒體的自發行為,然後有人想,哦,也許這是進入的關鍵。我認為這總是一個注定失敗的想法,試圖將自發發生的事情重新塑造成一個社區。
Damon:即使這個社交網絡的想法最後未能實現,顯然OpenAI非常希望迅速推出新產品,擴大用戶基礎,並保持這些用戶的黏性,這在公司試圖重組為一家盈利公司時是有道理的。僅僅擁有這個定義性的生成式AI產品是不夠的。下一個大事是什麼?我們如何擴展到新的產品類別?這對於科技巨頭來說是一條熟悉的道路,追求無止境的增長。
Charlie:這讓我感到特別悲哀,因為如果你相信他們的市場營銷敘事,這些人應該是創造上帝或人類智慧的人。當我回想起兩年前的OpenAI——在CEO Sam Altman被罷免和重新任命之前的夏天和秋天——感覺這家公司試圖將自己定位為在灣區這個神秘的樞紐,從事將根本改變科技和文化的事物,簡直是……一切。AGI一直是整個市場營銷的核心,這是非常高深的事情,對吧?我們會摧毀文明嗎?當AI變得超級智能時,普通人還會有工作嗎?現在說我們要嘗試建立一個社交網絡:基於發帖的社交網絡感覺像是過時的技術。如果他們說,我們在打造一個TikTok的競爭者,並且我們設計了有史以來最聰明的內容算法,我會更尊重他們。
也許這只是他們獲取更多訓練數據的計謀。但對我來說,這標誌著OpenAI目前的狀態。他們一直在努力塑造這個AGI的敘事。公司的很多成功取決於實現這一點,而他們並沒有做到。模型的性能在每次迭代中都只會有所提升。感覺OpenAI正陷入停滯,試圖找出像任何老牌科技公司一樣的行為。
Damon:OpenAI將要競爭的主要平台——Meta的產品、X,甚至YouTube——已經經過多年發展。即使你是像OpenAI這樣的公司,進入這個生態系統似乎幾乎是不可能的。現在真的有對新社交網絡的需求嗎?
Charlie:新進入者在社交媒體領域所能期待的最好情況是吸引一些小眾群體。在過去幾年裡,隨著Elon Musk收購X、Bluesky的創建和Threads的出現,這些平台已經分裂,並吸引了一些用戶。它們並不在同一空間共存。我可以想像OpenAI創建一個社交媒體網站,類似於LessWrong,這是一個關於AI進行大量發帖的理性主義社區。這樣的想法是合理的,因為它圍繞著支持OpenAI所做的事情。但人們不會在OpenAI的平台上討論紐約大都會隊。
Damon:這裡的更大圖景是什麼?
Charlie:我相信OpenAI將ChatGPT視為一個失控的成功——確實如此——他們正在試圖找出利用它的方法。他們想出一些創新的方法,使其變得更好。我認為他們看到和感受到的是,ChatGPT應該是互聯網的包裝,覆蓋所有內容並成為其指南。我認為OpenAI希望成為未來互聯網的瀏覽器——控制一切的界面——也許他們認為這是一條進入的途徑。如果他們能吸引人們,實時討論新聞和文化,不僅擁有這些信息,還能利用它,因為那裡有一個充滿活力的生態系統,這有助於成為互聯網的包裝層。
但我認為這是錯誤的。看著這一切,我有一種感覺,假如ChatGPT是OpenAI最糟糕的事情怎麼辦?如果他們是這個產品成功的受害者呢?ChatGPT本來不應該是一個成功的產品。它是這些大型語言模型能夠有效地模仿人類文辭和互動的概念驗證。正如我們在《The Atlantic》報導的那樣,這是一個重大的成功,這也回到你之前提到的——在矽谷,什麼都不夠。一旦你展示了一些成功,你必須不斷迭代。你必須將其提升十倍。否則,列車就會停滯。
因此,如果OpenAI的原始目標是創造這種超級智能,那麼ChatGPT的成功可以被看作是這一操作中的一個巨大障礙。現在他們擁有一個數百萬人使用的消費產品,這給他們帶來了一些收入——從整體而言,對他們來說並不算太多——而他們需要找出繼續這一成功的方法。對我來說,這感覺像是一個巨大的分心。因為如果你是Sam,如果你真的對AGI著迷,你不會更願意安靜地去建造它嗎?
P.S.
說到OpenAI的產品發布,該公司本週發布了兩個新模型,o3和o4-mini,並稱其為“有史以來最聰明的”(一如既往,充滿炒作)。不過,這次發布對於科學研究而言可能是一個有趣的步驟,我們將在下一期《Atlantic Intelligence》中分享更多信息。
——Damon
—
這篇文章提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讓我們思考OpenAI的未來方向及其與社交媒體的關聯。隨著科技的快速進步,企業往往會面臨兩難的選擇:是專注於核心技術的開發,還是追隨市場趨勢而拓展業務範圍?這不僅是OpenAI面臨的問題,也是所有科技公司的共同挑戰。尤其是在當前社交媒體的環境中,許多用戶對於新平台的接受度下降,OpenAI是否能夠打破這一局面,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而圖片則由FLUX根據內容自動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