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重返巔峰:AI熱潮再度席捲華爾街
AI晶片巨頭Nvidia在CEO黃仁勳帶領下,隨著全球投資者瘋搶AI硬件,市值再度突破一萬億美元大關,重奪市場焦點。
兩個月前的低谷
就在兩個月前,Nvidia還深陷低潮。這間曾經是華爾街寵兒的AI晶片巨頭,因為關稅、出口管制以及市場情緒不穩,2025年初一度累積跌幅達31%。當時不少評論員都認為AI熱潮已經見頂。不過,如今Nvidia以極速反彈,打破了悲觀預期。自4月低位以來,Nvidia股價急升45%,市值回升至驚人的一萬億美元,重新確立其在AI革命中的霸主地位。
復甦的催化劑
Nvidia今次的反彈,絕不是偶然。背後有多項重大利好消息,徹底重燃投資者信心,並推動對其頂尖AI晶片的需求進一步飆升:
- 出口管制鬆綁:今年5月中,美國商務部放寬AI技術出口限制,讓Nvidia可以再次向海外銷售最先進的晶片。這對Nvidia在中國等重要市場來說,是一個重大轉捩點,也為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帶來緩和。黃仁勳更直言,最初的管制是「失敗」,而今次放寬是「明智之舉」。
- 全球戰略合作:Nvidia不再只賣晶片,而是協助國家打造AI基礎設施。5月,沙特阿拉伯的主權基金支持的Humain公司宣佈,將購入18,000顆Nvidia頂級GB200 Grace Blackwell晶片,為國家AI發展鋪路。這亦呼應沙特早前承諾向美國產業(包括AI)投資6,000億美元,突顯Nvidia在全球AI軍備競賽中的核心地位。
- 業績強勁:Nvidia第一季度收入達到440.6億美元,遠超分析師預期,亦消除了市場對中國風險的憂慮。黃仁勳向投資者保證,儘管面臨挑戰,Nvidia核心業務依然「蓬勃發展」。分析師更認為,Nvidia有望成為未來中美貿易談判的關鍵角色。
- AI資本開支狂潮:科技巨頭如Meta、Microsoft、Amazon、Apple等,今年合共承諾投資超過3,000億美元於AI領域,Apple更計劃四年內投資5,000億美元。這種對AI基礎設施的「貪婪」需求,推動Nvidia數據中心業務持續增長,專家預計這趨勢至少會持續兩年。
晶片短缺與新一輪AI軍備賽
今次AI浪潮的特點,不單在於需求強勁,更在於供應短缺。Nvidia的晶片已成為戰略資產,全球企業和國家爭相搶購,令Nvidia擁有前所未有的定價權,穩坐AI供應鏈的核心。不過,挑戰同時浮現——AI運算中心的龐大耗電量,已經推動Nvidia積極研發更高效的能源管理和冷卻技術。未來AI的突破,或許不再只是速度,而是能否大幅提升能源效率,這亦成為Nvidia重點投資的方向。
未來路向
Nvidia這次驚人的反彈,不僅展現了其強大韌性,更反映市場對其在AI未來角色的高度信心。隨著企業和國家加碼發展人工智能,Nvidia的晶片已成為未來數碼經濟的「通貨」。這間公司的故事遠未完結,種種跡象都預示著,Nvidia將繼續主導新一輪AI熱潮。
作者觀點
Nvidia的復興,是其堅韌和戰略執行力的最佳證明。只要AI熱潮持續,Nvidia的霸主地位難以撼動。
編輯評論:AI霸權下的「新能源」戰爭——Nvidia的未來挑戰與隱憂
Nvidia的這場華麗逆轉,無疑是全球AI產業的縮影。當全球資本、國家戰略和科技巨頭齊齊押注AI,Nvidia作為「軍火庫」角色,短期內的確難有對手。不過,這亦帶來全新的風險與挑戰。首先,晶片短缺和定價權,或會刺激更多國家發展自主AI硬件,甚至加劇地緣科技競爭。其次,AI數據中心的龐大耗能,已成為全球能源政策的新難題。Nvidia若能率先突破能源效率樽頸,不單可鞏固技術領先,更可能重塑產業規則。
值得注意的是,Nvidia的市值和增長現已深度綁定於AI熱潮本身。一旦市場對AI的「回報期」出現懷疑,資本流向或會急轉直下。再者,全球AI政策和監管的變化,隨時可能影響Nvidia的全球佈局。未來真正的競爭,或許不止於晶片速度,而是誰能在「可持續AI」和「去中心化AI」時代中,搶佔新高地。
對香港和亞洲市場來說,Nvidia的故事亦是警示:科技產業的霸權,往往只屬一時。如何在全球供應鏈、能源政策和自主創新之間取得平衡,才是我們真正要思考的未來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