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顯示卡2025年加價:最高加幅15%,為彌補中國出口損失及美國生產成本上升
NVIDIA正式宣佈,旗下全線顯示卡產品,包括遊戲及AI專用型號,將全面加價。這次加價行動,明顯是針對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新增關稅,以及將部分生產線轉移到美國導致成本飆升而作出的策略性回應。雖然此舉有助NVIDIA維持利潤,但消費者已經感受到這個改變帶來的沉重壓力——絕對不是好消息。
RTX 50系列及AI晶片同步加價,最高升幅達15%
根據多個業界消息來源(包括DigiTimes),NVIDIA已經對其顯示卡產品線加價10%至15%。以旗艦級GeForce RTX 5090為例,部分市場的零售價已經突破2,500美元,較之前有明顯升幅。
這波加價並不限於遊戲顯示卡,連企業級AI加速器如B200及H200亦同步加價。伺服器供應商已經開始調整售價,反映整條供應鏈都要為新成本重新定價。
加價背後的三大主因
* 關稅及出口限制:美國對先進AI晶片(尤其是H20型號)實施出口中國的嚴格限制,令NVIDIA失去一大收入來源。
* 美國生產成本高昂:NVIDIA為減少對台灣依賴,將部分晶片生產轉移到台積電亞利桑那廠房。但美國生產成本遠高於亞洲,這筆額外開支最終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 庫存及新產品推出困難:RTX 50系列自推出以來貨量偏低,首發價本已偏高。今次加價令消費者更難以原價入手新卡。
NVIDIA在利潤與公眾觀感之間的抉擇
加價的確有助NVIDIA在全球經濟壓力下穩定利潤,但這同時也令遊戲玩家及專業用家感到失望。RTX 50系列本身已因高價而被批評「性價比低」,加價後競爭力進一步下跌,主流市場吸引力大減。
AI市場需求依然強勁,NVIDIA的數據中心晶片仍然領先,但供應緊張和成本上升,連這個領域都開始受壓。
未來展望:GPU價格波動或成新常態
雖然NVIDIA對全年業績仍然充滿信心——主要來自AI及雲端基建的強勁需求——但消費者要有心理準備,GPU價格未來可能持續波動。如果關稅和地緣政治衝突持續不斷,顯示卡價格「水漲船高」將成為新常態。
常見問題
為何NVIDIA要加價?
美國高額關稅、對中國出口禁令以及美國本土生產成本上升,是主要原因。
加價幅度有幾多?
大約10%至15%,部分型號如RTX 5090現時售價超過2,500美元。
編輯評論:科技巨頭的「美國製造」迷思與消費者困局
NVIDIA這次加價,表面上是地緣政治與經濟現實的無奈選擇,但深層次反映出全球科技供應鏈的結構性問題。美國大力推動高科技產業回流,鼓吹「美國製造」以保障國家安全,但事實上,美國本土製造的高昂成本與效率問題,最終還是由全球消費者「埋單」。NVIDIA作為全球GPU霸主,選擇將成本壓力直接轉嫁用家,某程度上是市場壟斷下的「底氣」——消費者選擇有限,競爭對手如AMD雖然虎視眈眈,但短期內難以動搖NVIDIA在AI及高階顯示卡市場的地位。
這種局面下,消費者不僅要面對價格上升,還要承受產品供應不穩、創新步伐放慢等問題。長遠來看,若全球供應鏈「去中國化」趨勢持續,科技產品價格或會進一步「去親民化」,科技民主化的理想將被現實狠狠打擊。香港及亞洲地區的用家,尤其是遊戲玩家,未來購買新一代GPU時,荷包恐怕要「縮骨」多幾分。除非市場出現真正的顛覆性競爭者,否則這種「高價新常態」恐怕難以逆轉。
NVIDIA今次的決定,其實是全球科技業一個縮影——面對國際政治風雲變幻,最終受苦的,還是每一個平凡的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