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股價於盤前急升 美中貿易戰降溫帶來曙光
美國晶片巨頭Nvidia(納斯達克代號:NVDA)於本周一盤前時段,股價勁升超過5%。這一波升勢正值美國與中國達成削減互徵關稅協議,並同意90日暫緩貿易措施,為市場帶來久違的喘息空間。這份協議對Nvidia來說尤其重要,因為該公司早前已警告,若出口管制及關稅持續,對其中國業務的財務影響將極為嚴重。
美中貿易戰降溫 90日關稅暫停期正式啟動
美國財政部長Scott Bessent於周一宣布,美中經過周末於日內瓦的磋商後,已達成協議,雙方將於未來90日暫停新貿易措施,並削減現有的互徵關稅。這個「冷靜期」來得正是時候,因為自特朗普總統4月2日宣布「解放日」全球關稅措施以來,金融市場一直動盪不安。
消息一出,美元指數隨即升至一個月高位,雖然仍比4月關稅宣布前低2.5%。而過去兩日,市場對科技股的恐慌尤為明顯,被譽為「七雄」的美國科技巨頭市值合共蒸發超過1.8萬億美元。半導體行業首當其衝,因其極度依賴全球供應鏈及國際市場。這90日的暫停期,無疑為這個行業帶來一點喘息空間,讓企業暫時不用再為未來營運前景憂心忡忡。
中國市場對Nvidia有多重要?
這次美中貿易休戰對Nvidia來說,時機極其關鍵。Nvidia早前已在財報中披露,受出口限制影響,首季將因向中國及其他地區出口H20圖像處理器(GPU)而錄得55億美元一次性損失。這批專為中國市場而設的H20晶片,正是為了符合美國政府對先進AI處理器的出口限制,特意作出調整。根據CNBC報道,H20系列去年為Nvidia帶來約120至150億美元收入,可見中國市場對Nvidia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面對美中科技戰升級,Nvidia一度陷入兩難,因為美國政府要求出口特定晶片到中國及其他地區時,必須申請特別許可證。雖然今次90日暫停並非長遠解決方案,但至少為Nvidia提供了短暫穩定,亦為未來更理性的談判鋪路。
事實上,Nvidia並非唯一受中國政策影響的半導體公司。AMD(納斯達克代號:AMD)亦曾警告,因其MI308產品受限,將損失8億美元收入;荷蘭半導體設備巨擘ASML(納斯達克代號:ASML)更因關稅限制而訂單不及預期,並點名指需求不確定性大幅上升。半導體板塊曾因特朗普關稅政策而大跌,VanEck半導體ETF一度下挫超過4%,市場憂慮關鍵零件供應受阻,將拖慢全球科技創新步伐。
截至目前,Nvidia今年累計市值已蒸發近兩成,與其他大型科技股走勢相若,儘管其AI晶片市場仍然一枝獨秀。
Nvidia盤前股價造好 市場憧憬貿易局勢回暖
截至美東時間周一早上6時37分,Nvidia盤前報122.57美元,較上周五收市價116.65美元勁升5.92美元(或5.08%)。值得留意的是,該股於上周五正常交易時段曾微跌0.61%(0.72美元)。今早的急升,正值道瓊斯期貨因美中達成協議而暴升1000點。
過去數周,Nvidia股價波幅極大,目前仍低於52周高位153.13美元,但已遠高於低位86.82美元。即使面對重重壓力,Nvidia現時市值約2.85萬億美元,依然穩居全球最有價值企業之列。
今年以來,Nvidia股價跌幅達13.13%,表現遜於同期標普500指數3.77%的跌幅。不過,若拉長至一年期,Nvidia仍錄得31.48%升幅,三年回報更高達589.29%。現時Nvidia市盈率為39.68倍,反映投資者對其增長仍充滿憧憬。
市場分析師對Nvidia平均目標價為163.12美元,較上周五收市價有約33%潛在升幅。由於Nvidia平均每日成交量接近2.85億股,屬市場最活躍股份之一,預計正規交易時段開市後,成交量將成焦點。
Nvidia預計將於5月28日公布新一季業績,投資者將密切關注貿易局勢緩和對全年展望的影響。
編輯評論:貿易戰的「暫停」只是短暫喘息,科技巨頭的未來仍充滿變數
今次美中貿易戰暫停,對Nvidia及整個半導體行業來說,確實是一場及時雨,但我們不能忽略這只是一個「暫緩」,而非結構性解決。Nvidia等科技巨頭,近年已被逼適應地緣政治風險,從全球化供應鏈轉向更本地化、分散式的策略。這90日的喘息期,或許能令企業短暫回穩,但根本問題—即科技自主權、知識產權爭議及產業鏈安全—依然懸而未決。
值得深思的是,Nvidia在中國市場的依賴,正好反映全球科技產業的「兩難」。一方面,企業無法忽視中國這個龐大市場;另一方面,政治風險已成為無法規避的現實。未來無論美國還是中國,對高端芯片和AI技術的控制只會愈來愈嚴格,甚至可能出現更多「科技鐵幕」式的政策。
對投資者而言,Nvidia的高估值(市盈率近40倍)、高波動性,意味著每一次政策消息都可能觸發劇烈股價波動。長遠來看,這種「政策市」將成為新常態,企業必須有能力快速調整策略,投資者亦要有心理準備,科技巨頭的「高增長神話」隨時會被地緣政治打破。
最後,今次事件亦提醒我們,全球經濟及科技發展已無法單靠市場力量推動,政策與經濟的糾纏將成為新時代的主旋律。投資科技股,必須同時關注技術創新與國際政治變局,才能真正把握未來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