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資源大轉向:AI GPU優先,GeForce RTX產量大減
當NVIDIA正全力籌備新一代GB300 AI晶片的量產時,黃仁勳(Jensen Huang)領導下的公司策略又再起變化——這次的犧牲品,正是消費者市場的GeForce顯示卡。根據業界消息,NVIDIA基於Blackwell架構的RTX 50系列顯卡,特別是在中國市場,產量將削減20至30%。原因很直接:AI GPU部門現已成為NVIDIA收入最大來源,公司要優先照顧這個「搵錢王」。
矽晶圓產能大洗牌
現時情況其實一目了然:NVIDIA在台積電(TSMC)只有有限的生產配額,必須決定哪些晶片優先用上4N製程線。數據中心AI產品利潤遠高於遊戲顯示卡,站在商業角度,NVIDIA選擇將遊戲卡放到次要位置完全合理,雖然消費者難免失望。GB系列AI加速器(GB200、GB300,以及針對中國市場的B40)正大舉佔據產線。供應鏈消息(如Board Channels)指,RTX 50系列GeForce卡的供應已經開始緊張,6月的出貨量比上月大減三分之一——而這系列本來已經供不應求。
RTX 50系列:貨源緊張、價錢飛升、難以入手
雖然RTX 50系列已經「名義上市」,但實際情況卻是貨源極度短缺。市場上普遍出現比建議零售價高20%的加價情況,甚至有些型號要加價五成才有貨,這正正是經濟學課本裡「人為製造短缺」的經典例子。背後原因包括產量波動、晶圓分配策略不明朗,以及地緣政治帶來的物流瓶頸。NVIDIA現時的AI產品策略,更加深這個結構性問題——公司正大舉投資AI模型和伺服器解決方案,GB300將會成為下一輪產能分配的核心。
中國市場與B40的特殊角色
值得留意的是NVIDIA在中國市場的策略。受美國出口管制影響,高性能AI晶片不能出口中國,NVIDIA唯有推出「閹割版」如B40(又稱RTX PRO 6000D)。B40同樣以Blackwell架構打造,但FP8及FP16效能大幅削弱,以符合監管要求。B40與RTX 50系列在產能上內部競爭,進一步反映NVIDIA的優先次序。當西方市場還在苦等RTX 5090、5080、5070時,資源卻流向中國專屬、但效能受限的衍生型號。
GB300:新時代的焦點
供應商消息透露,GB300自5月起已進入量產準備,預計2025年底全面投產。其前期準備已經大幅消耗TSMC 4N產能——這正是所有RTX 50顯卡的製程基礎。換句話說,NVIDIA資源分配明顯向AI傾斜,這其實從Hopper和Grace時代已經開始。公司對外一直保持「策略性模糊」,既不承認亦不否認,消息多來自中國業界爆料,雖然未必百分百準確,但過往驗證度頗高。
遊戲顯示卡淪為副產品
如果這趨勢持續,GeForce部門——NVIDIA昔日的金漆招牌——將淪為AI業務下的副產品。對於發燒友和PC玩家來說,未來幾個月只會見到供應更緊張、價格更高、數量更少的情況。NVIDIA已經明確「AI優先」,遊戲硬件明顯已不再是重點。
編輯評論:NVIDIA的「AI優先」策略,意味著甚麼?
NVIDIA這次資源大轉向,表面上是商業理性選擇,但對全球科技生態圈、特別是PC遊戲文化,卻可能帶來深遠影響。首先,遊戲顯示卡市場一直是NVIDIA的品牌根基,甚至推動了整個PC硬件創新。當AI成為唯一主角,遊戲顯示卡只剩下「有剩」產能才會生產,消費者只能被動接受高價、低供應的現實。
其次,這種「資源傾斜」其實是全球科技供應鏈地緣政治的縮影。美國出口管制下,NVIDIA要為中國市場特別設計閹割版AI卡,一方面維持生意,一方面又要遵守規則。這種「兩頭唔到岸」的策略,最終會否削弱NVIDIA在兩大市場的競爭力,仍然有待觀察。
最後,這個趨勢亦為其他競爭對手提供機會。AMD、Intel甚至中國本土GPU廠商,能否把握NVIDIA「棄遊戲顧AI」的空窗期,搶佔市場份額?抑或NVIDIA的AI霸權會進一步鞏固,令整個PC硬件生態變得更加單一和封閉?這些都值得每一位科技愛好者深思。
NVIDIA的AI大時代,對玩家來說,可能是寒冬的開始。你又點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