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維·溫斯坦性侵案重審於紐約展開 檢辯雙方陳詞截然對立
紐約消息——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因強姦及性侵犯指控的重審於本週三在曼哈頓紐約州法院正式展開。檢察官與辯護律師在庭上對這位醜聞纏身的電影大亨與多名懷抱好萊塢夢想的女性之間的互動,提出截然不同的解讀。
檢察官香農·盧西(Shannon Lucey)向陪審團指出,溫斯坦憑藉自己作為好萊塢權力門戶和操控者的地位,利用職權掠奪並性侵女性,並以掌控她們的演藝事業為要脅,逼使她們保持沉默。
盧西在開庭陳詞中表示:「哈維·溫斯坦掌控著電視和電影行業的命脈,他決定誰能入行,誰被拒之門外。他擁有所有權力,而她們一無所有。」
檢方將溫斯坦描繪成一名連環掠食者,承諾女性演藝生涯的晉升,卻誘騙她們進入酒店房間或私人寓所,施以壓制並進行性侵。
然而,溫斯坦的辯護律師亞瑟·艾達拉(Arthur Aidala)則反駁此說,強調這位奧斯卡得主與指控者之間是「互利共贏」的關係,這些女性最終都獲得了試鏡及其他演藝機會。
艾達拉在開庭陳詞中說:「她們很快就明白:哈維·溫斯坦手握那扇她們夢寐以求的房間的鑰匙。」暗指演藝生涯的發展。
73歲的溫斯坦身穿深色西裝配海軍藍領帶,在被推進法庭時坐著輪椅靜聽庭審。他否認兩項一級刑事性行為和一項三級強姦罪名,如罪成可能面臨數十年監禁。曼哈頓地區檢察官艾文·布拉格(Alvin Bragg)亦出席了審理。
#MeToo運動裡的關鍵案件 重審背景與新指控
溫斯坦的重審是在紐約最高法院去年推翻其2020年強姦及性侵犯定罪及23年監禁判決後展開,法院認為原審法官存在程序錯誤。
該定罪曾是#MeToo運動的重要里程碑,該運動鼓勵女性揭露權力男性的性騷擾行為。至今已有超過100名女性,包括多位知名女演員,指控溫斯坦行為不軌,而溫斯坦則否認任何非自願性行為。
溫斯坦是米拉麥克斯(Miramax)電影公司的共同創辦人,旗下代表作包括《愛情限時簽》(Shakespeare in Love)及《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他的同名電影公司於2018年3月申請破產,距離初次性醜聞曝光僅五個月。
本次重審由州最高法院法官柯蒂斯·法伯(Curtis Farber)主審,預計持續約六週。法伯法官並未參與原審。
在重審中,檢方再次指控溫斯坦於2006年性侵前製作助理米莉安·海莉(Miriam Haley)及於2013年強姦新晉女演員傑西卡·曼恩(Jessica Mann)。此外,檢方新增一項指控,指溫斯坦於2006年在曼哈頓對另一名女性施暴。
盧西表示,該名新指控的受害者是來自波蘭的卡婭·索科拉(Kaja Sokola),她聲稱當時年僅16歲的她,正抱有演藝夢想時遭到溫斯坦侵犯。
健康問題與審判安排
即使此次重審獲判無罪,溫斯坦仍可能因在加州的性罪定罪而面臨16年監禁。被羈押於紐約市萊克爾斯島監獄期間,他曾多次健康出現危機,並於去年9月緊急接受心臟手術。鑑於健康狀況,他的律師正尋求法院批准,讓他在審判期間夜間可留院觀察。
溫斯坦的代理人批評萊克爾斯島監獄醫療服務不足。
代表索科拉的律師林賽·高德布魯姆(Lindsay Goldbrum)表示,此次重審將考驗社會對性侵犯、權力動態及倖存者意義的集體理解有多大進步。
—
評論與啟示
這場重審不僅是對溫斯坦個人行為的審判,更是整個好萊塢乃至社會對於權力如何被濫用、性侵害如何被掩蓋的深刻反思。檢辯雙方的陳述代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權力觀:一方視溫斯坦為操控命運的掠食者,另一方則試圖描繪他為「雙贏」的導師。這種對立反映出在性侵案件中,權力與同意的界線常被模糊,令司法審判面臨巨大挑戰。
此外,重審中新增的未成年受害者指控,進一步揭示了權力結構下的弱勢群體如何被剝削。這提醒社會,對於性犯罪的防範與受害者保護必須更全面、更敏銳。
溫斯坦的健康狀況與羈押條件也引發對監獄醫療照護的關注,這是司法人權保障不可忽視的層面。
最後,#MeToo運動至今仍在推動社會變革,這起案件的審理結果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未來權力與性侵議題的法律與文化環境。身為媒體,我們應持續關注此類案件,促進公眾對性別權力不平等的認識,推動更公正透明的制度改革。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