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Maruti Suzuki因稀土供應緊張大幅下調首款電動車e-Vitara短期產量目標
印度新德里 — 印度最大汽車製造商Maruti Suzuki近日因稀土材料短缺,將其首款電動車e-Vitara在短期內的生產目標削減三分之二,成為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對全球汽車產業造成衝擊的最新例證。
根據路透社取得的內部文件,Maruti原本計劃在今年4月至9月間生產約26,500輛e-Vitara,但現改為約8,200輛,減幅達三分之二。公司指出,這主要是由於稀土材料供應受限,這些材料是製造磁鐵及多種高科技零件的關鍵原料。
不過,文件中亦提到Maruti仍有信心在2026年3月底前完成67,000輛電動車的年度生產目標,計劃在下半年加快產量。
中國對部分稀土出口實施限制,已經令全球汽車產業面臨嚴重供應鏈中斷風險。儘管美國、歐洲及日本部分車企已取得北京的出口許可,供應情況有所緩解,但印度至今仍未獲中國批准,市場對生產停擺憂慮加劇。
這款於今年1月印度汽車展亮相的e-Vitara,是Maruti推動電動車發展的重要旗艦產品,也符合印度政府希望至2030年電動車銷售佔比提升至30%的目標(去年約為2.5%)。
此番生產受阻,亦可能對Maruti母公司鈴木汽車造成影響,因印度是其最大收入市場及全球電動車生產樞紐。大部分印度製造的e-Vitara預計將於2025年夏季起出口至歐洲、日本等主要市場。
儘管如此,Maruti上周對媒體表示,稀土問題暫未對e-Vitara的上市時間表造成「實質影響」,董事長RC Bhargava更稱「目前生產沒有影響」。不過,周二Maruti及鈴木均未回應路透採訪請求。
消息傳出後,Maruti在印度股市的股價一度下跌1.4%。
分析指出,Maruti尚未開啟e-Vitara預訂,部分專家認為其在全球第三大汽車市場推出電動車的步伐已顯遲緩,尤其特斯拉預計今年也會開始印度銷售。
文件顯示,Maruti原先計劃在今年上半年(4月至9月)生產26,512輛e-Vitara,現調整為8,221輛,生產目標削減三分之二。但在下半年(10月至2026年3月),計劃將產量大幅提升至58,728輛,日產高峰約達440輛,較之前目標40,437輛大幅增加。
兩名供應鏈人士證實Maruti因稀土磁鐵短缺而縮減生產,但不清楚具體數字。
目前,Maruti正面臨市場份額被Tata Motors及Mahindra & Mahindra等競爭對手侵蝕的壓力,這兩家公司同時領先印度電動車銷售。Maruti的印度乘用車市場份額已由2020年3月的約51%跌至41%。
鈴木汽車已將印度市場銷售目標由原先的300萬輛調降至250萬輛,並將電動車新車型推出計劃由6款縮減至4款,以應對南亞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
—
評論與深入分析
Maruti Suzuki這次因稀土供應問題大幅調整e-Vitara短期產量,反映出全球汽車產業極度依賴中國稀土資源的脆弱性。稀土被視為「工業維生素」,是電動車馬達及電子元件不可或缺的材料,供應鏈一旦受阻,將直接影響整個電動車生態系統的發展速度。
印度作為全球第三大汽車市場,正面臨來自國內外多方的競爭壓力。Maruti Suzuki作為市場龍頭,若不能有效克服供應鏈瓶頸,將可能失去更多市場份額,尤其是在電動車領域,面對Tata和Mahindra等本地強勢對手,以及特斯拉等國際品牌的入侵,競爭環境愈發嚴峻。
此外,Maruti將下半年產量大幅提升的策略雖具彈性,但也存在風險。若稀土供應持續緊張,遲來的產能擴張可能無法如期實現,導致全年目標難以達標。這也凸顯印度在全球電動車產業鏈中仍缺乏足夠的自主供應能力,需加快推動稀土資源開發及替代材料研發,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從政策層面來看,印度政府若真心想達到2030年30%電動車銷售目標,必須在產業鏈安全、原材料供應及技術研發上加大支持力度,否則單靠市場需求刺激難以逆轉當前局面。
總括而言,Maruti Suzuki此次調整不僅是個別企業的挑戰,更是全球汽車產業在地緣政治及資源競爭大背景下的縮影。未來誰能掌握穩定且多元的稀土供應來源,誰就能在電動車競賽中佔據先機。對香港及全球投資者而言,關注這類供應鏈風險及其對汽車產業的長遠影響,將是洞悉市場動態的關鍵。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