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展EVM需要L1,而非L2
儘管層2技術受到廣泛宣傳,但它們從未真正解決擴展以太坊虛擬機(EVM)所面臨的挑戰,因為這些技術本身也伴隨著一系列問題。答案其實一直在層1中。
層2並不是解決方案
自從2017年CryptoKitties崩潰以太坊網絡以來,行業對區塊鏈可擴展性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認識。如今,去中心化金融(DeFi)中鎖定的資金超過1000億美元,數以百萬計的非同質化代幣(NFT)正在交易,這一教訓顯得尤為重要。EVM——驅動這一活動的引擎——正面臨極限。
迄今為止,加密社區的解決方案一直是層2技術,這些獨立的鏈負責處理交易並向以太坊回報。然而,或許社區一直在錯誤的地方尋找答案。
層2區塊鏈長期以來被宣傳為解決EVM性能挑戰的方案,因為它們能將計算工作從以太坊轉移到次級鏈。然而,層2解決方案不過是“權宜之計”,並非許多人所期待的永久解決方案。根據Gemini的報導,2024年每19天就會出現一個新的層2,這表明競爭格局帶來的問題比解決的問題還要多。
層2解決方案本身也面臨挑戰,主要與中心化和互操作性有關。當前許多層2區塊鏈運行於中心化的排序器,這可能會使網絡面臨交易審查、交易重排序等風險。此外,Vitalik Buterin在最近的博客中指出,層2在維持互操作性方面也面臨困難,這突顯了層2的無序狀態,進一步導致流動性分散和複雜的用戶體驗。
回歸基礎:層1
層1的能力歷來被忽視,許多以太坊研究者專注於以rollup為中心的路線圖。作為整個加密生態系統的支柱,層1是擴展EVM的關鍵。要解決EVM的可擴展性挑戰,層1必須從頭開始重建EVM,以性能為首要考量。
隨著交易量的增加,EVM面臨嚴重的網絡擁堵和高昂的燃氣費。是時候讓層1擴展,以吸納下一代用戶。平行化等方法將有助於提高吞吐量,並結合改變EVM的共識機制和存儲解決方案,將為行業設定新的性能標準,並為項目建立更友好的開發環境。
擴展EVM的正確解決方案
過去幾年,層2被視為提供最便宜和最快的交易執行方式的答案。然而,層2並不是EVM真正需要的。從一開始,層1就一直是EVM可擴展性問題的真正解決方案。
是時候接受更準確的性能指標,並將注意力轉向改善網絡性能。這些變革將為EVM實現其最高潛力鋪平道路,引入前所未有的可擴展性和效率。EVM將繼續存在,但其未來取決於行業的建設。
這篇文章提供了對區塊鏈可擴展性問題的深入見解,特別是對層1和層2的比較。Jay Jog的觀點挑戰了當前行業對層2的過度依賴,並強調了重建以太坊基礎層的重要性。這不僅是技術上的挑戰,更是對整個加密生態系統未來發展方向的深思。隨著市場需求的增長,如何在層1上進行創新,將成為未來加密技術進步的關鍵。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而圖片則由FLUX根據內容自動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