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BM 推出專為 AI 設計的主機:LinuxONE Emperor 5
當提起主機,你可能會想到轉動的磁帶驅動器、大量的電腦卡片,以及只顯示綠字黑底文字的3270終端機。但 IBM 最新的主機 LinuxONE Emperor 5,絕對不是你爺爺那年代的老舊設備。
作為 LinuxONE 平台的第五代旗艦產品,IBM LinuxONE Emperor 5 旨在為企業提供前所未有的安全性、成本效益以及 AI 加速能力,專為關鍵任務的工作負載而設。這個系統採用全新 IBM Telum II 處理器,將徹底改變企業在混合雲時代下對 Linux、數據和 AI 的運用方式。
Telum II 是這部 21 世紀主機的核心。它採用三星最先進的 5 奈米製程技術,配備八核心高速處理器,時脈達 5.5GHz,片上快取容量提升 40%,虛擬 L3 和 L4 快取分別擴展至 360MB 和 2.88GB。此外,內置下一代 AI 加速器,運算能力高達每秒 24 兆次運算(TOPS),是前代產品的四倍。
展望未來,對於需要極致 AI 性能的用戶,這款主機還支援 IBM Spyre 加速卡。Spyre 擁有 32 個 AI 加速核心,架構與 Telum II 的 AI 加速器相似。多張 Spyre 加速卡可透過 PCIe 連接至 IBM Z 和 LinuxONE 的輸入輸出子系統,預計於 2025 年第四季開始出貨。
當然,要發揮這些硬件的威力,還需配合軟件。針對 Telum II 優化的 IBM LinuxONE AI 工具包,簡化開發者的生產力和 AI 部署流程。LinuxONE 5 現已提供 Red Hat OpenShift AI 和 OpenShift Virtualization 的技術預覽,讓用戶能在統一的 OpenShift 容器平台介面下,同時管理傳統虛擬機和容器化工作負載。
安全性方面,LinuxONE 5 具備先進的防護功能,應對不斷演變的網絡威脅。它延伸了 IBM 的端對端網絡安全策略,提供機密運算技術,即使資料在記憶體中也會加密,並支援經過 NIST 標準認證的後量子密碼演算法。此外,配備先進的硬件安全模組,支援機密容器,並與 Red Hat OpenShift 容器平台整合,確保敏感 AI 模型及數據在面對「先收集後解密」的後量子攻擊時依然安全。IBM Vault Self-Managed 的整合,進一步強化混合環境中的密鑰管理。
在運營效率上,LinuxONE 5 支援將多台伺服器的工作負載整合到一部高容量系統,IBM 表示,這樣的整合能在五年內將總擁有成本降低多達 44%,相較於 x86 平台。系統設計可達 99.999999% 的高可用性,支持業務連續性及風險降低,同時滿足資料密集型及 AI 驅動企業的需求。
簡而言之,IBM Z 和 LinuxONE 的首席產品官 Tina Tarquinio 表示:「這次推出的平台不僅滿足現今的安全和效率需求,更為下一波 AI 驅動的創新浪潮做好準備。」
最後,LinuxONE Emperor 5 如其名,採用 Linux 作業系統,具體是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RHEL) for LinuxONE。
—
評論與啟示
IBM LinuxONE Emperor 5 的推出,是主機技術與現代 AI 需求結合的典範。它不僅繼承了傳統主機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更將 AI 加速融入硬件層面,為企業級應用提供強大的計算能力。這種硬體與軟體的深度整合,讓企業能在混合雲環境中靈活運用傳統及容器化工作負載,提升生產力與安全性。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其對後量子加密的支持,這反映了 IBM 對未來量子計算可能帶來威脅的前瞻性準備,對資料安全有極大保障。此外,透過 AI 加速卡 Spyre 的擴展,LinuxONE Emperor 5 具備極強的可擴展性,適合不同規模和需求的企業。
然而,這樣的高端主機設備成本和複雜度都相對較高,是否適合中小企業仍需審慎評估。對香港及亞洲市場來說,如何讓這種前沿技術落地並普及,將是未來關鍵。這也提示本地企業在 AI 與混合雲策略上要提前布局,避免被技術浪潮拋離。
總結來說,LinuxONE Emperor 5 是傳統主機與新興 AI 技術的完美融合,象徵著企業計算的未來趨勢:高效、安全、智能化。對香港企業而言,這是一個值得關注和投資的方向。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而圖片則由FLUX根據內容自動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