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譽下調PRA集團長期違約評級至BB,展望維持穩定
惠譽評級於2025年6月5日宣布,將PRA集團(PRA Group Inc.,簡稱PRA)的長期發行人違約評級(IDR)及高級無擔保債務評級由“BB+”下調至“BB”,並維持穩定展望。此次評級下調主要因PRA槓桿水平偏高,且預計由於持續以債務資金購買投資組合和收款效率改善不及預期,槓桿壓力將持續存在。
自2023年起,PRA的現金流槓桿率已超過惠譽設定的2.5倍下調觸發點。當前嚴峻的宏觀經濟環境,加上法律開支上升及回收率可能放緩,或將延遲該公司近期實現顯著盈利提升的步伐。
儘管面臨挑戰,惠譽仍肯定PRA作為全球領先的債務購買商,在美洲、歐洲及澳洲18個國家擁有堅實的市場地位。該公司也維持穩健的調整後EBITDA利潤率、良好的融資靈活性及足夠的流動性,且短期內再融資風險有限。
PRA的策略重點在於優化投資組合定價、提升運營效率及控制成本。然而,持續投資於法律催收工作,令現金效率提升進度放緩,2025年現金效率率仍未達到管理層預期的60%以上,且持續低於此水平時間較長。
公司近期任命Martin Sjolund為新任CEO,但惠譽認為此人事變動不會改變PRA的戰略方向,反而預期公司會加強費用管理,推動運營效率提升。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過去12個月,PRA的調整後EBITDA同比增長13%,調整後EBITDA利潤率保持相對穩定,為60.6%。但現金效率仍低於管理層預期,部分原因是法律催收成本大幅上升。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止的12個月內,PRA的總債務與調整後EBITDA比率維持在2.9倍,持續高於惠譽2.5倍的下調觸發點。儘管市場環境有利於投資組合購買,但惠譽認為運營效率改善不及預期及收款環境嚴峻,將阻礙槓桿率下降。
此外,PRA的總債務與有形股本比率從去年同期的4.1倍升至4.3倍,但有形股本仍充裕,主要得益於公司自生資本增長及有限的股東分紅。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無擔保資金結構保持穩定,佔比約37%。流動資金包括1.29億美元的無限制現金及5.38億美元的可用循環信貸額度。下一次債務到期日為2027年11月,屆時歐洲循環信貸設施將到期。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止的12個月內,利息保障倍數為5倍,雖低於2021至2024年平均的7.5倍及“bbb”級別的6至10倍基準,但惠譽預計隨著調整後EBITDA增長,利息保障倍數將保持相對穩定,足以抵消利息成本上升的影響。
惠譽將評級展望定為穩定,反映其預期PRA近期的領導層變動不會帶來業務策略的重大調整。展望亦假設PRA將繼續推進提升收款效率及盈利指標的目標,隨時間推移可望將總債務與調整後EBITDA比率降至指引區間中位數,並維持有形槓桿率低於5倍。
—
記者評論:PRA的槓桿壓力與策略挑戰
PRA作為全球債務購買行業的領頭羊,面對當前經濟環境的挑戰,展現出雙面性:一方面,其穩健的EBITDA利潤率及多元地域布局為公司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過高的槓桿水平和不斷增加的法律催收成本卻成為其盈利能力提升的絆腳石。
這次惠譽的評級下調實際上反映了市場對PRA財務結構健康的擔憂,尤其是在經濟增長放緩、利率上升及法律環境收緊的背景下,債務融資購買策略的風險加大。公司雖然在戰略上強調優化定價和成本管理,但現實中現金效率未達標,顯示效率提升仍需時間。
此外,領導層雖然換人,卻未見顯著策略變革,惠譽預期費用控制會更嚴格,這對於提升運營效率是必須的,但也可能限制公司在市場擴張上的靈活性。
對投資者而言,PRA的現狀提示出一個重要課題:即使是行業龍頭,在槓桿管理和成本控制上的失誤,也會直接影響信用評級和市場信心。未來PRA能否通過提升收款效率、控制法律成本和加強財務結構來恢復更健康的槓桿水平,將是其能否重獲投資者信任的關鍵。
總體來看,PRA正處於一個關鍵轉折點。投資者應密切關注其槓桿率變化和現金效率改善的實際進展,這將直接影響其信用風險和長期價值。對於希望在金融服務行業尋找潛力股的投資者來說,PRA的故事提供了一個警示與機遇並存的案例。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