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FDA限制藥企員工擔任諮詢委員會正式成員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局長馬卡里(Martin Makary)於周四宣布一項新政策,將限制受FDA監管的公司員工,例如製藥企業,擔任FDA諮詢委員會的正式成員,當法律允許時實施此規定。
馬卡里在聲明中指出,這項指令旨在推動「徹底透明」,並減少外界對行業影響力及利益衝突的擔憂。他在社交平台X(前稱Twitter)發文表示,FDA過去常被企業利益不當影響。
他補充說:「行業員工歡迎出席FDA諮詢委員會會議,但他們作為委員會成員的存在,形成了一種『親密關係』,令不少美國民眾感到擔憂。」
美國衛生部長羅伯特·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 Jr.)早前亦多次公開批評FDA,指責其員工為大型製藥公司和食品巨頭效力。
根據周四宣布的政策,FDA將優先考慮患者及照顧者在諮詢委員會決策中扮演的角色。這些委員會提供獨立專家意見,針對科學、技術及政策問題提出建議,並設有代表整個行業(而非個別公司)的非投票成員。
例如,默克藥廠(Merck)高級副總裁寶拉·安努齊亞托(Paula Annunziato)於2023年曾作為行業代表,參與FDA疫苗及相關生物製品諮詢委員會。
此外,據路透社早前報道,特朗普政府期間曾大規模解僱FDA內部批評新藥審核流程的員工,扭轉了多年加速將新療法推向患者市場的進展。
—
評論與啟示:
FDA這項限制製藥及相關行業員工擔任諮詢委員會正式成員的政策,反映出公眾對監管機構與業界過於「親密」關係的深刻疑慮。長期以來,監管與商業利益交織,令不少人質疑監管決策的公正性和獨立性。馬卡里推動的「激進透明」政策,能否真正重塑FDA的形象和信任度,值得密切觀察。
然而,完全排除行業專才參與決策,也可能削弱委員會的專業深度和實務理解,如何在透明度與專業性之間取得平衡,是未來政策落實的關鍵。FDA強調將優先考慮患者和照顧者的聲音,這無疑是積極的方向,因為最終受惠者應是民眾本身。
同時,特朗普時期對FDA內部批評聲音的打壓,提醒我們監管機構的獨立性不僅受制於行業影響,也易受政治勢力干擾。保障監管機構的專業自主和透明運作,對於維護公共健康至關重要。
總括來說,FDA的新政策是一個良好的開始,但能否徹底改變監管生態,還需時間檢驗。對香港讀者而言,這亦提醒我們在本地監管與企業關係中,保持警覺和監督,確保政策制定與執行真正服務於公眾利益,而非商業利益。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