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ouTube Premium 家庭 Plan成員一位 只需
HK$148/年!
不用提供密碼、不用VPN、無需轉區
直接升級你的香港帳號 ➜ 即享 YouTube + YouTube Music 無廣告播放
Best Buy下調全年同店銷售及盈利預測,擔心美國關稅影響大額消費品需求
美國電子零售巨頭Best Buy於週四宣布,下調其全年同店銷售及盈利預測,原因是市場擔憂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的關稅將抑制消費者對大型商品如家電、家庭影院和遊戲主機的需求。該公司股價在盤前交易中下跌約2%,同時其第一季度銷售額跌幅亦超出分析師預期。
美國家庭目前正面對借貸成本上升的困境,而關稅的加碼更令市場擔憂從玩具、食品雜貨到運動鞋的價格將全面上漲。Best Buy首席財務官Matt Bilunas表示,該公司最新的預測已考慮到現時關稅水平,並假設關稅將維持至年底,同時預計消費者行為不會出現重大變化,仍會保持近幾季度的趨勢。
根據Telsey Advisory Group分析師Joe Feldman指出,Best Buy高度依賴中國進口產品,中國是其最大的製造基地,供應遊戲主機、音響設備、相機及無人機等產品。公司高層早前透露,約60%的商品銷售成本來自中國,第二大來源國為墨西哥,佔約20%,本地採購幾乎微乎其微。
另一方面,美國另一零售巨頭沃爾瑪(Walmart)在最新季度財報中亦暗示大型非必需品需求疲軟,而經濟不確定性令多家零售商不得不取消全年目標。
Best Buy預計2026財年同店銷售將介乎下跌1%至上升1%,較此前預期的持平至上升2%為低。調整後每股盈利預測調整至6.15美元至6.30美元,低於此前指引的6.20至6.60美元。
截至5月3日的季度內,同店銷售下跌0.7%,較市場預期的0.6%跌幅更大。
評論與分析:
Best Buy此次下調全年預測,反映出美國消費市場在多重壓力下的脆弱性。關稅政策成為壓抑消費的關鍵因素之一,尤其是對依賴中國製造的電子產品零售商而言,成本上升難以完全轉嫁給消費者,最終影響銷售表現。這亦揭示了全球供應鏈高度依賴某些國家的風險,企業若無法多元化供應來源,便難以抵禦政策變動帶來的衝擊。
此外,消費者面對借貸成本上升,購買力受限,尤其是對非必需大宗商品的消費意願減弱。零售業者要應對的,不僅是價格壓力,還有消費者心態的轉變。未來最佳策略或需聚焦提升消費體驗、增加服務附加值,以及尋找供應鏈彈性,才能在市場不確定性中保持競爭力。
從更宏觀角度看,這也反映出美國經濟正處於政策調整與市場適應的階段,關稅政策短期內帶來的成本壓力和消費疲軟,可能會促使政策制定者重新評估對外貿易策略,以免損害國內消費和經濟增長動力。對香港及其他出口依賴型經濟體來說,這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提醒各界關注全球貿易環境的波動及其對本地市場的潛在影響。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