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代理即將進軍DeFi — 錢包是最薄弱的環節
在缺乏可編程基礎設施的情況下,去中心化金融(DeFi)有可能成為無法監管的自動化和金融剝削的新前沿。DeFi面臨的脆弱性可能會阻礙其演變。
人類交易者無法全天候運作
加密市場運行24小時,而人類交易者則無法做到這一點。隨著AI代理開始管理流動性、優化收益並隨時執行交易,它們迅速成為去中心化金融未來的重要基礎設施。儘管AI代理正從量化交易者的利基工具演變為主流金融運營商,但它們的發展速度卻迅速超越了用來保護它們的錢包。
雖然帳戶抽象和智能合約錢包的進展已經出現,但大多數DeFi平台仍主要依賴於需要每一步手動批准的外部擁有帳戶錢包。早期的可編程解決方案雖然存在,但仍然是零散的,且在一層網絡上成本高昂,僅被少數用戶採用。
隨著AI代理在DeFi中越來越多地運作,這種基礎設施的限制變得至關重要。我們需要標準化的基礎設施,允許安全、成本效益高的自動化,並在多個區塊鏈生態系統中設置可驗證的防護措施。
自動化需要防護措施,而不是猜測
自主代理的興起開啟了新的可能性:無需人手的DeFi策略、實時投資組合優化和跨鏈套利。然而,沒有可編程的權限和鏈上可見性,將控制權委託給AI可能會讓用戶面臨災難性的風險。惡意機器人、幻覺代理和設計不當的自動化可能會在用戶察覺之前就耗盡錢包資金。
我們已經見識過代理基礎設施失敗的後果。在2024年9月,使用基於Telegram的交易機器人Banana Gun的用戶因為一個被利用的預言機漏洞而損失了563以太幣(約190萬美元),攻擊者通過攔截消息獲得了未經授權的用戶錢包訪問權。最近,攻擊者還突破了Aixbt的儀表板,發出指令直接轉移資金,導致損失了價值超過10萬美元的55.5以太幣。這些並不是孤立事件,而是我們自動化基礎設施系統性脆弱性的警示。
傳統錢包無法支持自主代理
儘管錢包創新已經持續多年,但其架構仍然保持靜態:簽署交易、廣播、重複。大多數錢包並不是為了理解“意圖”而設計的,無法驗證自動化是否符合用戶定義的規則,或按時間、資產類型或策略限制活動。
這種僵化的設計創造了一種全有或全無的動態:要麼保持手動控制而錯過快速變化的機會,要麼完全將訪問權交給不透明的第三方系統。為了讓基於AI的DeFi安全擴展並建立更多的實用性,我們需要可編程、可組合和可驗證的基礎設施。
可編程權限是新的信任層
隨著智能合約將邏輯編碼到DeFi協議中,錢包基礎設施必須將邏輯編碼到用戶控制中。這意味著要啟用基於會話的權限、對代理行為的加密驗證,以及在實時中撤銷訪問的能力。
有了這些功能,用戶可以在不完全放棄控制的情況下委託交易、再平衡或策略執行。這種方法不僅降低了風險,還擴大了可及性。高級DeFi策略將能夠對沒有技術知識的用戶開放,並由在可驗證約束內運作的代理安全管理。
可編程基礎設施使DeFi可擴展
可編程錢包基礎設施不僅使DeFi更安全,還使其可擴展。跨鏈和協議的碎片化長期以來一直是自動化策略的障礙。一個能夠在各個網絡之間同步權限的通用密鑰存儲協議可以簡化跨鏈委託,並為互操作的代理生態系統打開大門。
隨著機構對DeFi的興趣增長,安全的自動化將是不可談判的。大多數公司不會允許AI代理與資本互動而沒有可驗證的防護措施。正如零知識證明正在成為隱私和合規的必需品,可編程錢包權限可能會成為基於代理的安全的標準。
DeFi的未來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AI無法被信任以獲得金融自主權,但傳統市場已經採用了算法交易和黑箱自動化。DeFi並不免疫——它只是未做好準備。
如果加密貨幣要保持其透明度和用戶主權的原則,就必須建立能夠監管AI代理的基礎設施。這從重建錢包作為自主多鏈經濟的界面和操作系統開始。
DeFi正處於自動化革命的邊緣。問題不在於代理是否會參與,而在於我們是否會提供它們需要的軌道,以便為用戶服務,而不是對抗用戶。
這篇文章的內容引人深思,尤其是在當前加密市場持續發展的背景下。AI技術的迅速進步使得自動化成為可能,但同時也帶來了風險。如何在創新與安全之間找到平衡,將是未來DeFi發展的關鍵。隨著更多用戶進入這個領域,建立一個安全、可驗證的自動化框架將成為行業的迫切需求。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而圖片則由FLUX根據內容自動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