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彩AI預測賽後檢討!邊個模型預測最叻? 每次攪珠當晚10:30更新免費睇!

AI風險與法規變革:企業合規指南

應對監管新常態與AI風險:企業如何將合規壓力變優勢?

AI字母由電子電路板組成,地球上方連接網絡、數據交換及運算元素

2025年對網絡安全界來講已經是一個轉捩點。人工智能(AI)迅速普及,加上全球監管政策持續變動,為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新挑戰。以下幾個趨勢,將會主導今年以至未來數年的網絡安全監管格局。

NIS2:歐盟新規範帶動全球連鎖反應

歐盟最新的NIS2《網絡與信息安全指令》正式執行,影響力遠超歐洲本土。違規罰款高達一千萬歐元,或者全球營業額2%,尤其針對在歐盟經營的非歐盟公司。預計各大機構將會加快升級加密技術和安全措施,以滿足NIS2的要求。要合規,單靠技術遠遠不夠,還需要人員、流程和科技三方面的協同合作,才能保護好關鍵基礎設施和數碼服務。

DORA:金融業的警鐘

2025年1月,所有在歐盟經營的金融機構都要達到《數碼營運韌性法案》(DORA)的標準。兩大重點規定推動行業改革:

– 監管要求:企業必須證明能夠實際還原備份數據
市場回應:金融機構會尋找具備專業服務團隊的備份供應商,協助測試和驗證數據復原流程。定期的災難復原演練,將成為達標的必要條件。

– 監管要求:DORA要求備份必須與源系統隔離
市場回應:備份架構會採用物理及邏輯分隔設計,防止攻擊者入侵。這種分散式架構,對於減低勒索軟件和其他數據導向威脅的影響至關重要。

中國的數據本地化政策

中國的個人信息保護法(PIPL)、數據安全法(DSL)及網絡安全法(CSL)令跨國企業不得不在中國設立獨立的Salesforce實例,通常選用阿里雲。2025年,這些企業將專注於以下幾方面:

– 將龐大且複雜的全球數據集拆分,確保正確數據流入中國
– 數據遷移後,全球組織之間仍能同步數據,保持報告和協作能力,同時確保受管制數據(如個人資料)只會留在中國合規平台,防止未經授權的跨境轉移
– 持續在中國備份數據,保障業務持續運作

中國的監管環境極為複雜,企業需要專門工具,既要保障數據主權,又要維持營運效率。

端對端加密(E2EE)大行其道

企業正加倍投資加密技術保護敏感數據。今年將成為「零可見」端對端加密(E2EE)方案的爆發期,連企業內部管理員或安全供應商都不能接觸最關鍵的數據。企業同時會結合數據代碼化(tokenization),令AI模型可以安全運用敏感數據,又不會損害機密性;再加上數據遮罩技術,讓創新應用得以進行,而外部人員永遠無法見到明文資料。隨著AI日益融入業務流程,如何平衡數據效用與私隱,將成為一大難題。

擁抱未來:安全與靈活並重

網絡安全專業人員今年面對的挑戰極大,既要應對監管新常態,又要追上科技變革。但如果企業能主動擁抱加密、AI安全和平台整合等新趨勢,不僅可以將合規壓力轉化為競爭優勢,更能善用AI和Salesforce等創新力量,守護最寶貴的數據資產。關鍵在於如何在安全與敏捷之間取得平衡,讓企業在複雜多變的世界中穩健成長。

香港編輯評論:合規不再只是負擔,而是企業轉型的催化劑

全球網絡安全監管日趨嚴格,對香港企業來說,這絕對不是遙不可及的議題。歐盟NIS2和DORA的高額罰款,已經令跨國企業無法再抱僥倖心態;而中國數據本地化的政策,亦已經成為在華營運的「新常態」。這些監管措施,實際上是倒逼企業加快數碼轉型、提升內部協作和技術創新。

對香港本地公司而言,最值得借鑒的,是「合規即競爭力」這個新觀念。過往不少企業視合規為成本中心,但現在,合規不單止可以降低罰款風險,更是提升品牌信譽、贏得客戶信任的關鍵。尤其在AI和數據應用逐步普及的時代,企業如何在保障數據主權及私隱的同時,靈活運用數據創造價值,將會是分水嶺。

此外,文章提到的端對端加密和數據代碼化,對於金融、醫療及專業服務等行業尤為重要。這些行業的數據一旦外洩,後果嚴重,甚至關乎企業生死。香港企業應該積極投資於這些前沿技術,並且培養具備跨國合規經驗的資訊安全團隊。

最後,AI的應用雖然帶來便利,但同時亦帶來新的風險和合規挑戰。企業需要建立「AI治理」的長遠策略,不能單靠技術部門單打獨鬥,而是要整個管理層共同參與,將合規、風險管理和業務創新結合起來,才能在未來的數碼經濟中立於不敗之地。

總結而言,合規不再只是「被動防守」,而是企業轉型、創新、增值的催化劑。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及科技樞紐,更應該走在前面,主動擁抱這場數碼及監管革命。

Cha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