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矽谷爭奪人工智能頂尖人才戰愈演愈烈
舊金山報道——矽谷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現正集中在一個全新戰場:超級研究員的爭奪。
吸引並留住頂尖人才一直是科技行業的重點,但自從ChatGPT於2022年底推出後,招募AI研究員的競爭已升級至職業運動員般的激烈程度,據多位參與招募的消息人士透露。
「AI實驗室招聘就像下一盤棋。」RunSybil創辦人兼前OpenAI研究員Ariel Herbert-Voss表示,他創立公司後直接參與這場人才爭奪戰。「他們希望以最快速度行動,願意為擁有專業及互補技能的候選人支付高額薪酬,就像棋子一樣,他們會想:我有足夠的車和馬嗎?」
包括OpenAI和Google在內的公司,為了在打造最佳AI模型的競賽中領先,紛紛追求這些被稱為「ICs」(Individual Contributors,個人貢獻者)的關鍵人才,他們的工作可決定公司成敗。
OpenAI近期在複雜數學與科學推理領域取得突破的研究員Noam Brown透露,2023年他尋找工作機會時,遭遇科技巨頭的熱情招攬:與Google創辦人Sergey Brin共進午餐、在Sam Altman家中打撲克,甚至有投資者派私人飛機接送。另有兩名消息人士表示,Elon Musk亦會親自致電邀請頂尖人才加盟其AI公司xAI。xAI未回應置評請求。
Brown最終選擇OpenAI,因為該公司願意投入資源——人力和計算力——支持他熱衷的項目。「其實OpenAI的薪酬並非我收到中最高的,但對很多研究員來說,金錢並非最重要。」他說。儘管如此,多位消息人士透露,企業仍不惜斥資數百萬美元作為獎金和薪酬包裹,爭取明星研究員。
據兩名消息人士透露,部分表明有意加盟前OpenAI首席科學家Ilya Sutskever新創公司的頂尖OpenAI研究員,獲得高達200萬美元的留任獎金,另有兩千萬美元以上的股權激勵,條件是留任一年。SSI和OpenAI均拒絕回應。另有兩名消息人士稱,曾收到Eleven Labs挖角邀請的OpenAI研究員,也獲得至少100萬美元的留任獎金。據悉,頂尖OpenAI研究員年薪常超過一千萬美元。
Google DeepMind亦為頂尖研究員提供每年約兩千萬美元的薪酬方案,並特別授予AI研究員非定期股權,將部分股票的歸屬期從標準的四年縮短至三年。Google未予置評。
相比之下,綜合薪酬數據公司Comprehensive.io指出,大型科技公司的頂尖工程師平均年薪約為28.1萬美元,股權約26.1萬美元。
「千倍天才」的稀缺與價值
人才向來是矽谷的核心,但AI熱潮帶來的差異是,這個精英群體極為稀少——不同消息來源估計,頂尖AI研究員人數僅數十到約一千人不等。
這群「ICs」被認為對大型語言模型的發展貢獻巨大,而這些模型正是當今AI熱潮的基石,因此他們的能力甚至能左右AI模型的成敗。
OpenAI CEO Sam Altman在2023年底推文指出:「10倍工程師很厲害,但那些萬倍(10,000倍)工程師/研究員才是真正的關鍵。」這反映出業界長期認為優秀軟件工程師比一般人優秀10倍的看法,如今在AI領域,頂尖研究員的影響力更是遠超此數。
OpenAI前技術總監Mira Murati於2023年9月離職並創立競爭對手AI新創公司後,AI人才爭奪戰更趨激烈。Murati以管理和執行能力著稱,曾在宣布新公司前招募了20名OpenAI員工,現已吸引更多研究員加盟,團隊規模約60人,雖尚無產品上市,但正籌備創紀錄的種子輪融資。Murati的代表拒絕置評。
人才稀缺促使企業在招聘方式上更具創意。專注於發掘頂尖AI人才的數據公司Zeki Data表示,正採用類似電影《魔球》中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方法,尋找潛力股。Zeki Data發現Anthropic招聘了具理論物理背景的研究員,其他AI公司也招攬量子計算領域專家。Anthropic未回應置評請求。
OpenAI前副總裁、現任研究員Sébastien Bubeck表示:「我的團隊有極具天賦的數學家,若非當前AI快速發展,他們不會投身這個領域。現在有來自各行各業的天才湧入AI領域,他們非常聰明,確實能帶來改變。」
—
評論與啟示
這場AI人才戰揭示了當今科技競爭的核心不再僅是資金或技術本身,而是人力資源的質與量。超級研究員的稀缺性與其對AI技術突破的決定性作用,使得企業必須投入前所未有的資源和創新策略來爭奪這些人才。這種「千倍效能」的概念也重新定義了人才價值,遠超傳統的10倍工程師理論。
從另一角度看,這種人才集中現象或將帶來產業壟斷的風險,因為少數頂尖人才掌握了技術的關鍵,可能加劇科技巨頭間的競爭壁壘。企業如何在激烈爭奪中保持創新活力,同時避免人才過度流動帶來的風險,將是未來AI產業發展的重要課題。
此外,從Zeki Data採用體育大數據分析技巧尋找人才的案例可見,跨領域思維與方法正成為科技招聘的新趨勢。未來AI領域的人才競爭將不僅是科技戰,更是數據與管理策略的較量。
總結而言,AI產業的未來競爭格局,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誰能招攬並留住這些「萬倍」人才,這場人才爭奪戰的勝負,或許將決定下一代人工智能的走向。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
🎬 YouTube Premium 家庭 Plan成員一位 只需 HK$148/年!
不用提供密碼、不用VPN、無需轉區
直接升級你的香港帳號 ➜ 即享 YouTube + YouTube Music 無廣告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