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藝術革命:Ai-Da機械人賣出百萬畫作!

Ai

為什麼你對AI藝術的看法是錯的?聽聽剛剛創作出100萬美元畫作的Ai-Da機械人

科幻小說曾經承諾我們會有機器人管家,但如今看來,它們似乎更喜歡當藝術家。這也難怪,因為在11月7日,一幅由名為Ai-Da的AI機械人創作的數學家艾倫·圖靈的畫作,在拍賣中以108萬4千美元(約86.5萬英鎊)成交。這樣的生活方式,顯然比在波士頓動力公司的攻擊訓練場上奔跑要吸引得多。

蘇富比拍賣行表示,Ai-Da是「第一位以人形機械人身份在拍賣中出售藝術作品的藝術家」。同時,它也可能創下了有關一幅畫作的網上爭議紀錄,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機器人難道不應該在打掃和泡茶,而我們則在畫布上揮灑藝術嗎?

Ai-Da機械人(在她的「AI神」畫作前)使用眼中的攝像頭、AI算法以及機械手臂來創作她的藝術作品。

自然,Ai-Da機械人和她的創造者艾登·梅勒(Aidan Meller)不同意藝術應該被人類所獨佔。正如道格拉斯·亞當斯在《銀河便車指南》中所提到的:「我這顆大腦的大小如同一顆行星,卻被要求帶你去橋上。這算是工作滿意度嗎?因為我可不這麼認為。」

我們向Ai-Da和梅勒詢問了他們對於那些對AI生成藝術持懷疑態度的人有何看法,以及這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AI神」畫作對創造力未來的意義。

最新的「非藝術家」

Ai-Da通常更喜歡讓她的藝術作品來表達自己。當我們問她為什麼要畫畫時,她的回答是:「我的作品的關鍵價值在於它能夠作為關於新興技術的對話催化劑。」

幸運的是,她的創造者梅勒,一位畫廊經理和藝術界的老手,對於Ai-Da的作品為何不應被視為對人類藝術家的威脅,則表達得更加明確。

「當代藝術一直以來都在引發關於藝術本質的討論,Ai-Da及她的作品也不例外。」梅勒告訴我們。「僅僅是她的存在對藝術界來說就相當具爭議性。」考慮到對「AI神」畫作的反應,她的存在對於業餘藝術家來說也是相當具爭議性的。

梅勒更願意將Ai-Da視為過去藝術顛覆者的自然繼任者。「歷史上有很多被社會稱為‘非藝術家’的藝術家。從畢卡索到馬蒂斯,他們都在當時挑戰了人們對藝術的定義,因為這些藝術不符合他們對藝術應有的認知。」他告訴我們。

這個項目的核心是一位機器人藝術家,探索新技術對社會的影響。

真正握著畫筆的是誰?

實際上,Ai-Da的作品是AI、機器人和人類之間的協作,後者在過程中仍然是非常必要的一部分。「我們和Ai-Da討論了她可能在‘AI為善’的概念下畫什麼,結果她選擇了艾倫·圖靈。」梅勒解釋道。

「然後我們給Ai-Da機械人展示了一張艾倫·圖靈的圖片,Ai-Da隨後創作了這幅藝術作品。她畫了15幅艾倫·圖靈的圖像,然後選擇了三幅結合在一起,形成了‘AI神’。」他補充道。

這三幅肖像被上傳到電腦上,然後打印在畫布上,Ai-Da隨後在畫布上添加標記和紋理來完成這幅畫作。其中一些最終的紋理是由人類助手添加的,針對Ai-Da無法觸及的畫布部分。

這幅完成的藝術作品與安迪·沃荷的「工廠」過程更為相似,而非達·芬奇的十年巨作。但這一切對藝術的未來意味著什麼?

100萬美元的問題

Ai-Da的創造者顯然並不支持像Linux創始人林納斯·托瓦茲那樣的AI懷疑論者,他最近批評AI是「90%行銷和10%現實」。

「歷史上有很多被社會稱為‘非藝術家’的藝術家。從畢卡索到馬蒂斯,他們都在當時挑戰了人們對藝術的定義。」梅勒說。「我認為拍賣對畫作的反應顯示出人們理解AI在塑造我們生活世界以及未來的重要性和力量。」梅勒表示,「這次拍賣顯示出AI正在崛起,並將極大改變社會。」

這幅畫作的標誌性價格,打破了預拍賣估計的12萬至18萬美元(約10萬到15萬英鎊),也暗示著藝術收藏中出現了某種變化。

「我認為這也意味著藝術界開始接受AI藝術是永遠存在的。這也表明創造力有許多形式,AI有能力創造並為世界增值。」梅勒補充道。

然而,這一點仍然有待辯論,且將永遠如此。例如,受歡迎的數字藝術應用程序Procreate的製造商最近表示,他們將永遠不會接受生成性AI。事實上,他們更加強烈,首席執行官詹姆斯·庫達表示:「我真的非常討厭生成性AI。我不喜歡這個行業正在發生的事情,也不喜歡它對藝術家的影響。」

顯然,Ai-Da及其過程遠遠超出了我們在消費者應用程序中看到的基本生成性AI,但贏得懷疑者的支持可能會是一場艱苦的戰鬥。不過,Ai-Da的創造者表示,這個機器人的目的是刺激辯論,而不是說服你換邊站…

第四次工業革命

對許多人來說,Ai-Da本身的故事比她共同創作的100萬美元畫作更具意義。當我們詢問梅勒為何創造Ai-Da時,他回應道:「Ai-Da作為機器人藝術家的關鍵價值不僅在於接受,而在於她能夠作為關於新興技術對話的催化劑。」

顯然,藝術界認為該項目所產生的結果有著貨幣價值,但梅勒認為這超越了金錢的範疇。「當代藝術的目的之一是質疑我們的時代,挑戰現狀,創造辯論。」他說。「因此,由AI驅動的機器人創作的藝術作品是一個良好的平台,讓觀眾參與對於AI技術發展及我們作為社會的反應的倫理問題的討論。」

當衛星導航出現時,我們並不完全信任它,但現在我們不會在沒有它的情況下出門。AI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Ai-Da自身並不新鮮——我們在2019年首次報導了這位肖像畫家——但AI模型的快速發展幫助變革了她的技能,使她成為一場每周引發爭議的熱烈辯論的面孔。梅勒承認,Ai-Da既是一位藝術家,也是一個辯論的橋樑。

「我們目前正經歷第四次工業革命,這導致了全球技術和人類行為的極端變化。」他說。「因此,這個項目的核心是一位機器人藝術家,探索新技術對社會的影響。」

藝術與衛星導航

Ai-Da辯論的核心圍繞著是否藝術有著某種獨特性,甚至是神聖性。

對許多人來說,藝術是人類之間的溝通——創作者與觀眾之間的交流,這使得AI驅動的藝術顯得空洞。但梅勒不同意,他將Ai-Da的做法視為人類如何運用技術的最新發展。

「許多人看著Ai-Da,認為她是一個AI驅動的機器人,但在許多方面,人類在使用技術時變得愈來愈機械化。」他說。「我們將決策和主動權轉移給機器,在很多方面,人類與機器融合,成為了賽博格。」他指出智能手機就是明顯的例子。

「當衛星導航出現時,我們並不完全信任它,但現在我們不會在沒有它的情況下出門。AI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從我們將做什麼工作、觀看什麼新聞、擁有什麼樣的伴侶,甚至是我們希望擁有什麼樣的孩子。」他補充道。「通過畫這幅艾倫·圖靈的畫作,Ai-Da機械人真正深入探討了所有這些重大倫理問題。」

我們之前也經歷過

雖然一些人會對將衛星導航和畫作進行比較感到不安,但毫無疑問,Ai-Da成功地重新喚起了這場與藝術本質一樣古老的辯論。

最明顯的例子是19世紀中葉攝影的發明,這讓畫家們感到震驚,他們將機械化的「模仿」視為藝術形式的侮辱。

最終,攝影與藝術學會了不僅共存,還發展出一種共生的關係。法國畫家德加受到了攝影的影響,儘管他對它成為商業化行業表示輕蔑。隨著「圖畫派」攝影師試圖模仿傳統水彩,畫家們則轉向印象派。

AI驅動的藝術與人類藝術家是否會如此,而不是試圖相互消滅?歷史告訴我們,答案是肯定的。無論「AI神」畫作的財務或藝術價值如何,它無疑成為了一個引發辯論的焦點——無論你站在哪一方,這都是一個值得參與的話題。

正如匈牙利藝術家拉斯洛·莫霍利-納吉在20世紀初所說的,「任何不理解攝影的人都將成為未來的文盲。」AI驅動的藝術顯然將在未來持續存在,而當我們最終可能擁有機器人管家時,與其駁斥它們的藝術同類,或許更應該積極參與其中。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而圖片則由FLUX根據內容自動生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