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即時分析新聞焦點:MIT專注提升AI生成程式碼準確性,橫跨多種語言
想緊貼即時分析及AI市場的最新動態,實在不容易。不過,今次為大家整合一週內最值得留意的科技新聞,讓你輕鬆掌握全球AI及數據分析界的最新發展。
MIT新突破:自動引導大型語言模型生成多語言高準確度程式碼
麻省理工學院(MIT)及多位研究人員,最近研發出一種全新方法,能自動引導大型語言模型(LLM)生成符合相關語言規則(例如不同編程語言)及無錯誤的文字或程式碼。這種方法令LLM可以集中資源在最有機會產生有效、準確結果的輸出上,並在早期就篩走不理想的選項,從而大大提升運算效率。
憑著這種效率提升,研究人員的新架構,令小型LLM在多個現實應用場景(如分子生物學、機械人學)中,生成準確且結構正確的輸出時,甚至超越體積更大的模型。長遠來看,這個新架構有望讓非專家都能輕鬆控制AI產生的內容。例如,讓一般商業用家只需用自然語言下指令,就能寫出複雜的SQL資料庫查詢語句。
即時分析新聞簡報
Astronomer發佈Apache Airflow 3,這是該項目史上最重大升級,全面重設架構,滿足社群多年來的訴求,同時擴展平台能力,以支援複雜AI、機器學習及近乎即時的數據工作負載。新版亦帶來大量新功能,令Airflow更易用、更安全,並可在任何地方執行任何任務。
Buoyant推出Linkerd 2.18,根據協助客戶於規模邊界運作Linkerd的經驗,帶來三大改動,包括協議宣告、適合GitOps的多集群支援,以及Gateway API支援更新。此外,今次亦首次推出Windows環境的proxy實驗版本。
Dataiku發佈AI Agents新功能,讓企業可大規模建立及管理AI代理,推動新一代以分析、預測模型及代理驅動的AI應用。平台支援無代碼及代碼方式建立代理、LLM Mesh安全協調、監控工具等,解決AI代理部署管理難題。
Diligent發表AI Risk Essentials,專為加強企業風險管理(ERM)而設,利用SEC 10-K申報數據作基準,最快一星期內就可上線,助GRC專業人員即時準備董事會討論、識別及評估風險、實施緩解措施並追蹤進展。
Endor Labs大幅擴展AppSec平台,核心是專為應用安全設計的AI代理。全新AI安全代碼審查功能,利用多個AI代理,審查每個pull request的架構變動,補足傳統SAST及漏洞掃描工具的不足。
Illumio發佈全新無代理容器安全方案,提供Kubernetes工作負載的即時深層可視化,無需安裝容器內代理。方案可跨任何Kubernetes環境運行,讓客戶監察集群內流量、偵測橫向移動風險及未授權通訊,並執行分段政策以防止擴散。
Lenovo推出21款新AI優化ThinkSystem及ThinkAgile方案,擴展企業儲存及基建產品組合,支援IT現代化及AI工作負載。新系統包括次世代儲存陣列、超融合基建(HCI)設備及AI入門套件,提升效率、擴展性及可持續性。
Lenses.io發佈Lenses 6.0,助企業在AI應用普及下,利用即時數據現代化應用及系統。新版簡化應用及系統連接,提升數據可視性及可存取性,讓不同技能層次的開發者都能自主建立創新AI應用,並由分鐘或小時級數據轉向即時數據。
NVIDIA宣佈NeMo微服務正式推出,讓開發者及企業可利用推理數據及NVIDIA Llama Nemotron等模型,建立能從經驗學習的AI代理。這個端到端開發平台支援前沿agentic AI系統,並可持續利用推理及業務數據、自訂偏好優化。
OneTrust推出多項AI創新,助團隊提升營運效率及反應速度。新代理自動化私隱事故回應及風險評估,AI文件掃描及庫存分析自動填寫評估。OneTrust Copilot則為私隱團隊提供即時法規、產品及方案資訊。
PingCAP發佈一系列產品更新,讓企業更易以TiDB擴展交易、即時分析及AI應用。新版本支援AI-ready SQL、多雲選擇,現已支援Microsoft Azure,稍後支援阿里雲國際。
SandboxAQ宣佈AQtive Guard正式上市,專為管理及保護AI代理用的非人身份(NHI)及加密資產。其Discover模組助企業準確盤點NHI及加密資產,Protect模組自動修復及執行保護政策(如憑證輪換等)。
Snyk推出API & Web動態應用安全測試方案,專為保護新一代AI驅動應用的API而設。開發者可測試所有API及Web應用安全,不論由人或AI撰寫代碼,並獲得修復建議。
Vanta推新AI安全評估工具,助企業評估整個生態系統的AI風險。評估涵蓋十個關鍵範疇,包括治理、數據私隱及安全、偏見、人為監督等,提供標準化、實用的問題集。
業界合作與新動向
富士通及Supermicro深化AI運算合作,推動專用環境下的生成式AI。雙方將於2025年7月推出配備高效能GPU的Supermicro OEM伺服器產品,結合維護及管理工具,並以企業版Takane LLM提供託管生成式AI基建服務。
ASAPP獲得AWS生成式AI專業認證,成為推動多行業生成式AI技術落地的關鍵合作夥伴。
Couchbase與Arize AI結盟,為企業規模化構建及監控RAG及代理應用提供可靠方案。Couchbase Capella作為單一數據平台,結合Arize AI確保高可靠度及透明度。
Datadog收購Metaplane,加強數據可觀察性,推動Data Jobs及Data Streams監控產品發展。
OPAQUE Systems於Microsoft Azure Marketplace推出安全AI方案,結合機密運算及主流數據AI工具,讓企業可全程加密處理敏感數據,無需重寫代碼或專業密碼學知識。
Polyhedra於EXPchain推出Marketplace,促進區塊鏈應用與AI能力無縫整合,開發者可即時使用AI內容創作、自動化及數據智能工具。
Qumulo於AWS Marketplace推行Cloud Native Qumulo即用即付收費模式,按用量動態收費,降低客戶採用門檻。
編輯評論:AI產業進入「效率與落地」新階段,科技普及化近在眼前
今期的新聞內容反映出一個明顯趨勢:AI及即時數據分析已由概念驗證、技術突破,逐步過渡到效率提升及大規模落地應用的新階段。MIT新方法讓小型LLM產生高質素、多語言的程式碼,這不僅代表AI工具門檻降低,更是推動「全民AI」的關鍵一步。當非專業人士都能用自然語言產生複雜查詢,AI就真正成為數碼經濟的普及工具。
另一方面,從各大企業及新創的產品動向可見,現時市場焦點已不再單靠模型規模或運算能力,而是如何將AI安全、可控、易用地融入現有業務流程。無論是數據安全、AI代理管理、API防護,還是多雲部署、即時數據流通,大家都在追求「即插即用」、「自動化」、「可監控」的新標準。
這一波創新亦帶來一個值得深思的角度:當AI能力逐漸民主化,企業與個人如何平衡創新與風險、效率與治理?AI不再是少數巨頭的專利,反而成為大眾化的數碼基礎設施。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及創科樞紐,除了要緊貼技術發展,更要思考如何在政策、教育、產業協同等層面,推動AI「落地」與「普及」兼備,才能真正把握這場數碼革命的紅利。
未來一年,AI產業將會進一步強調「輕量化」、「可控性」與「跨界應用」。從今期新聞所見,不論你是大企業、中小企還是個人開發者,都絕對值得密切留意這些即時分析與AI落地的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