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試用AI提升公開演說技巧,但它聽得唔係咁好
我一直都唔擅長公開演說,呢個恐懼好多人成日都有。回想起喺中學時,要喺班上做報告,但我唔能保持嚴肅,結果被老師誤會我係搗蛋,仲俾罰。呢啲經歷令我自我定義話自己唔係一個好嘅公開演說者。面對一對一嘅對話,我冇問題,但一提到「演講」呢個字,我個身體就開始fight or flight。
用AI做演講教練?
人工智能(AI)嘅好處係佢會直接俾反饋我。雖然AI有時會為討好人而講啲甜言蜜語,甚至有時會「幻想」(即係產生不準確嘅資訊),但如果我要求佢直接講真話,佢甚至比朋友講得更客觀,因為朋友通常唔想得罪你。
我揀咗用ChatGPT,因為我對呢個工具比較熟悉。用AI做公開演說教練有唔同方法,例如上載影片、錄音,或者直接同AI講你想改善邊個範疇。目標係睇下AI可唔可以幫我愛上演講。
設定ChatGPT免費版
我登錄ChatGPT,下載咗手機app方便錄音。然後搵咗啲舊通話錄音(例如採訪或者客戶通話)嚟做測試,避開任何敏感或者保密內容。我指示ChatGPT專注我嘅聲音,而唔係講嘅內容。
我upload咗一段訪問錄音,仲話佢扮演知名公開演說教練Vinh Giang嘅角色,幫我分析語音清晰度、語調變化、語速、台風同自信心。AI答話會揀出5至7分鐘錄音嚟分析,但結果完全冇做到,仲話我用咗免費版嘅數據分析限制。
我再試用免費版叫佢先評價1至2分鐘片段,但佢無法自動擷取,我要自己剪輯再上載,過程麻煩。即使剪短後,佢仍然無法完成分析。
升級ChatGPT Plus嘗試第二次
我付費升級到每月20美元嘅ChatGPT Plus,但上載整段錄音依然唔得。再試2分鐘片段,佢話「呢個環境無法使用轉錄功能」,唔早講真係幾唔好。
我又試上載完整文字稿,佢只能分析1至2分鐘,仲揀咗唔合適嘅開場白部分。雖然AI俾咗啲正面評價,話我喺連繫感方面做得唔錯,但自信心係我需要加強嘅地方。
我複製咗一段我講得比較多嘅文字稿,叫AI評論,佢話我親切易近人,但用咗好多填充詞、講嘢有時會唔集中,仲會過度道歉,完全講中我嘅弱點。
AI仲建議我唔好用太多請求許可嘅語句,應該用肯定句,並且每日做身份肯定練習,將聲音當樂器咁去訓練,甚至可以幫我制定7日或30日嘅語音訓練計劃,聽落幾有趣。
第三次試用Yoodli AI語音教練
為咗測試另一款AI教練,我用咗Yoodli AI,上載同一段錄音。結果AI評價錯咗對象,批評咗訪問對象而唔係我,因為冇辦法指示AI專注我。
Yoodli有角色扮演功能,可以同AI視像通話練習講嘢,甚至可以自訂場景,要求AI構建對話,好有趣。
AI語音教練的總結
雖然AI幫我確認咗啲自我認知,但佢絕唔能取代正式嘅訓練。呢啲工具可以用嚟練習同即時反饋,但短期內唔會令我變成專業演講者。其實我更應該報讀Toastmasters(演講會)等實體課程,因為真正嘅現場經驗先係最重要。
—
評論與啟發
今次試用AI做公開演說教練,反映出人工智能喺專業技能提升上仍有明顯限制。AI擅長文字分析,但對語音、情感、肢體語言等多維度的演講表現理解仍然不足,特別是現階段對長段錄音的處理能力有限。這提醒我們,AI並非萬能,尤其在需要深度人際互動和情感共鳴的領域。
不過,AI確實能幫助用戶識別語言習慣和口語缺陷,為使用者提供具體可行的練習建議。這種「輔助式教練」的角色,或許會成為未來學習新技能的趨勢,尤其是能隨時隨地提供反饋,降低學習門檻。
同時,這次體驗也凸顯了用戶對AI產品的期望與現實之間的落差。付費後仍遇到功能限制,顯示目前AI服務在透明度和用戶體驗方面還有進步空間。對於AI技術提供者,如何更貼心地告知用戶限制,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和浪費,是值得重視的課題。
最後,這篇報導提醒我們,無論科技如何進步,真正的技能成長仍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實戰經驗」。AI可以是輔助工具,但無法完全替代面對面學習和實踐的價值。對於香港這種競爭激烈且講求實戰經驗的社會,平衡科技與傳統學習方式,或許才是未來教育的正確路向。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而圖片則由FLUX根據內容自動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