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代差異:Z世代認為學位如今毫無價值,千禧世代則嘲諷其一直無用
隨著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術的迅速普及,越來越多的Z世代(即1997年至2012年出生的人)和所謂的“Z世代千禧世代”開始認為,花四年時間和一百萬美元獲得大學學位是毫無意義的。尤其是在FAANG(Facebook、Amazon、Apple、Netflix和Google)等公司頻繁裁員的背景下,這一觀點愈發強烈。
根據求職網站Indeed的最新報告,約一半的Z世代受訪者認為大學教育已經過時,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放寬四年學位的要求,並在招聘條件中增加對人工智能的接觸經驗的要求。
儘管千禧世代對此並沒有那麼消極,但他們同樣感受到影響。根據Harris Poll針對722名美國工人和求職者的調查,三分之一的千禧世代認為,人工智能的影響使得大學學位變得多餘。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在哈密爾頓學院的演講中提到:“擁有文科學位會更有利。”
隨著社交媒體上對這項調查的反應不斷湧現,網絡上的看法出現了分歧。一位網友寫道:“花了四年精通莎士比亞,結果人工智能卻在寫我的電子郵件,也許那個十萬美元的學位應該加一門‘ChatGPT入門’的課程。”另一位則反駁:“大學教育只是浪費,前提是你唯一的價值衡量標準是學位能帶來多少金錢。”還有一位評論道:“四年的講座、負債和宿舍的食物——結果卻被一個受過Reddit訓練的聊天機器人超越。Z世代並沒有變得懶惰,而是大學變得愚蠢。”一位用戶打趣道:“我不認為人工智能可以成為咖啡師。”而一位千禧世代則表示:“抱歉,Z世代。學位自90年代末以來就一直沒有用……這並不新鮮。”
對此現象的深入思考
這一現象引發的討論不僅反映了年輕一代對教育體系的質疑,也揭示了科技進步對職場的深遠影響。隨著人工智能的崛起,許多傳統職位的需求正在減少,這使得學位的價值受到挑戰。教育制度是否應該隨著技術的進步而變革?是否應當將重點放在實用技能的培養和適應未來職場的能力上,而不僅僅是傳統的學術知識?
這也提醒我們,教育的價值不僅僅是經濟回報,更應該是提升批判性思維、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或許,未來的教育模式應該更加靈活,能夠與時俱進,並滿足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這不僅是Z世代的挑戰,也是整個教育體系必須面對的課題。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而圖片則由FLUX根據內容自動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