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人工智能解讀2000年歷史的維蘇威火山古卷,發現「厭惡」
科學家們利用X光成像和人工智能技術,成功地探測到一卷在維蘇威火山爆發時被燒毀的2000年古羅馬紙莎草卷,並對其內容感到興奮。
肯塔基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布倫特·西爾斯(Brent Seales)表示:「這卷古卷包含的可恢復文本比我們在掃描的赫庫蘭尼姆古卷中見過的任何一卷都要多。我對這卷古卷所能產生的文本量感到驚訝。」
西爾斯是維蘇威挑戰賽的共同創辦人,這是一項國際競賽,旨在利用國際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技術來解讀79年火山爆發後燒焦的古卷。這次災難使羅馬城鎮龐貝和赫庫蘭尼姆被20英尺厚的火山灰掩埋。
去年,三名學生憑藉利用人工智能閱讀赫庫蘭尼姆別墅遺址中的一卷古卷而贏得了70萬美元的維蘇威挑戰賽最高獎。這些文件因火山爆發的高溫而燒焦、碳化成硬塊,實際展開這些脆弱的文件會有損壞的風險,因此研究人員轉向技術手段,進行虛擬「展開」。
這次最新發現的黑色古卷被稱為PHerc. 172,是英國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所收藏的三卷古卷之一。維蘇威挑戰賽在周三宣布了一項「歷史性突破」,成功生成了第一張顯示古卷內部的圖片,並清晰可見希臘文的列。
科學家們在英國的一個國家設施——鑽石光源進行了古卷掃描,該設施擁有一台同步輻射粒子加速器,能產生強大的X射線束。然後,他們利用人工智能將結果圖像拼接在一起,檢測墨水的存在並提高圖像的清晰度。
西爾斯在一次訪談中表示:「這卷古卷的某些部分非常乾淨,層次可以相對容易地分開。」他補充說:「墨水的可見性是最大的驚喜。從一開始,它的可見性比其他古卷明顯得多。意思是,紙莎草上的墨水在許多地方在使用基於人工智能的方法增強可讀性之前就已經可見。」
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可讀性可能與墨水的化學組成有關。墨水中可能含有更密集的污染物,如鉛,但團隊計劃進行進一步測試。至於文件的內容,人工智能模型尚不能理解語言或識別字符,至少目前是這樣。這就需要人類的介入。
古卷的內容是什麼?
牛津大學的古文獻學者初步分析認為,該文件的作者是伊壁鳩魯派的哲學家菲洛德穆斯(Philodemus)。在1750年代從同一個赫庫蘭尼姆圖書館的遺跡中恢復的大多數書籍都是由他所寫,而PHerc. 172的字跡也與他有很強的相似性。
專家們已經在文本中識別出幾個單詞,包括「愚蠢」這個詞,這是菲洛德穆斯的寫作特徵,以及古希臘語的「厭惡」一詞。他們推測這卷古卷是一篇完成的手稿,因為在行末出現了一個常見符號,使其右側邊緣整齊。
博德利圖書館的館長理查德·奧文登(Richard Ovende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是歷史上的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時刻,圖書館員、計算機科學家和古典學者正在合作,去發現未被看到的東西。」
隨著學者們對文本進行深入研究,維蘇威挑戰賽也邀請公眾幫助解讀這些古卷,希望能從古代獲得更多的見解。
西爾斯表示:「作家和讀者之間有一種神聖的聯繫。古人的思想是非常相關的,超越了當今與當時之間的技術失衡。」
這卷古代古卷揭示了異常可見的墨水,使文本更容易辨識。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而圖片則由FLUX根據內容自動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