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環保問題的「零號病人」是2018年的Digiconomist:ESG分析師
比特幣環保活動家丹尼爾·巴頓批評了Digiconomist創始人亞歷克斯·德·弗里斯評估比特幣環境影響的方式。
巴頓在12月12日的X帖文中表示,德·弗里斯2018年的一篇「單一評論」造成了多年來有關比特幣環境影響的「所有垃圾科學」。
雖然巴頓並未指明具體的評論,但他之前曾批評德·弗里斯在2018年5月發表的一篇報告,標題為《比特幣日益嚴重的能源問題》。
Digiconomist是一個「致力於揭露數字趨勢意外後果」的平台。巴頓表示,來自litmaps的數據顯示,與比特幣相關的能源新聞報導和其他學術評論經常引用這一指標,導致「主流媒體對比特幣的誤導」。
巴頓指出,許多人在多年來受到錯誤資訊的影響,因此許多投資委員會、監管機構和政策制定者仍然不知道,最近15篇學術論文中有13篇支持比特幣的環境效益。
Digiconomist運行著一個「比特幣電子廢物監測器」,聲稱比特幣在過去12個月內產生了40.97千噸的電子廢物,每筆交易的廢物量達230.10克。
然而,專注於揭穿比特幣謠言的氣候科技風險投資家巴頓認為,每筆交易的能源使用指標是「根本有缺陷的」。
他表示,「比特幣的能源使用並不是來自其交易,因此它可以在不增加排放的情況下指數級擴大交易量。」巴頓提到,德·弗里斯使用的方法已在ResearchGate、ScienceDirect和Nature等多個學術期刊中被駁斥。
「這就是為什麼96%的主流媒體……不再對比特幣的環境影響進行誤導。」巴頓指出,許多這些媒體開始報導比特幣的環境益處,他提到了路透社、雅虎財經、福布斯和金融時報等媒體。
儘管取得了一定進展,巴頓強調,在比特幣挖掘成為氣候行動的一部分之前,仍然有「大量的再教育工作要做」。
Cointelegraph已聯繫德·弗里斯,但尚未收到立即回應。
根據比特幣ESG預測,約54.5%的比特幣挖掘活動來自可持續資源。主流媒體在2018年Digiconomist開始報導比特幣時,開始對比特幣的能源消耗進行越來越多的批評。例如,《華盛頓郵報》在2018年10月的報導中將比特幣稱為「能源貪婪者」,指的是一種使用過度或貪婪的行為,可能會損害地球氣候。
《華盛頓郵報》表示,「如果比特幣繼續快速增長,可能會使地球的升溫達到危險水平」,並引用了「新研究」,但並未披露來源。
評論與反思
這篇文章揭示了比特幣在環境問題上的爭議,特別是Digiconomist對比特幣的批評如何成為主流媒體報導的基礎。巴頓的觀點強調了科學研究和數據解讀的重要性,並質疑了過去的評估方法是否真正反映了比特幣的環境影響。這不僅涉及到對比特幣的再認識,也反映出在報導科技和金融創新時,媒體應該更謹慎地對待數據來源及其解釋。
在這個數字化迅速發展的時代,科技的環保影響不應該被簡化為單一的負面評價。未來的報導應更注重全景式的分析,考慮到新技術在可持續發展中的潛力,並以更加客觀的態度看待其挑戰和機遇。比特幣的環境效益與可持續性問題值得深入探討,這不僅是對投資者的負責,也是對整個社會未來的承諾。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而圖片則由FLUX根據內容自動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