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寫的詩比威廉·莎士比亞更好?一項奇怪的新研究發現
一項研究顯示,人們更喜歡人工智能創作的詩,而非莎士比亞和拜倫等著名作家的作品。研究發現,讀者在未知道詩作出自機器人之前,認為這些虛擬詩歌更具情感、創意和美感。
科學家認為,算法創作的韻文使用更簡單的語言,這使得人們比起那些複雜的古典作品,更容易享受這些詩歌。他們對2300名非詩歌專家的參與者進行了測試,結果顯示讀者無法分辨詩歌的真偽。
匹茲堡大學的布萊恩·波特在《科學報告》期刊上寫道:“就像人工智能生成的畫作和人臉一樣,人工智能詩歌現在已經‘比人更人性化’。”
“我們發現,人們對人工智能生成的詩歌評價更高,但在得知詩歌是由人工智能創作後,他們的評價卻變得更為負面。”
這項研究使用了莎士比亞、塞繆爾·巴特勒、拜倫、沃爾特·惠特曼、艾米莉·迪金森、T.S.艾略特、艾倫·金斯堡、希爾維亞·普拉斯和多蘇亞·拉斯基的詩作。AI軟件ChatGPT被要求以相同風格創作測試詩歌。
藝術家們擔心人工智能的力量正在增強,可能會取代創意工作中的人類。人工智能能在幾秒鐘內生成照片,幾分鐘內生成視頻,這些視頻看起來真實得讓人難以分辨為“深度偽造”。學生們也經常被發現使用人工智能來撰寫論文。
波特補充道:“詩歌曾經是文本創作中,生成型人工智能語言模型尚未與人類作品無法區分的最後一個領域。然而,我們的發現表明,他們的能力已經超越了人們的預期。”
對於人工智能詩歌的思考
這項研究引發了對於人工智能在創意領域影響的深刻反思。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們必須考慮人類創作與機器生成之間的界限是否正在模糊。這不僅是對藝術的挑戰,也是對我們理解創造力的重新審視。人類的情感、經驗和文化背景在創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這些特質是否能夠被機器所模仿,仍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此外,這項研究也突顯了社會對於人工智能的接受度。人們對於機器生成的作品的情感反應,顯示出一種潛在的矛盾心理: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他們能欣賞這些作品,但一旦知道其來源,卻又對其產生懷疑。這反映了我們在面對技術進步時,對於真實性和價值的掙扎。
未來,我們可能需要更深入地探討人工智能在藝術創作中的角色,以及如何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保留人類獨特的創造力和情感。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而圖片則由FLUX根據內容自動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