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除信息差”多赚钱?花499元拿一手信息,社群收入超500万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消除信息差”已成為一門極具吸引力的生意。最近,藍鯨新聞的調查揭露了一些自稱為“信息平權先鋒”的財經大V,他們以“打破金融信息壁壘”的名義,建立了一個年流水超過500萬元的付費社群。這些社群以499元的年費為門檻,向投資者提供各種“海外機構研報”的信息,然而他們的行為卻屢次觸犯監管規定。
499元進群拿一手信息,信息平權賣的到底是什麼?
在了解這個社群之前,我們需要明白什麼是信息平權。信息平權是指所有人在信息社會中享有平等獲取和利用信息的權利,旨在打破信息壁壘和消除信息鴻溝,讓公眾能夠平等獲得有價值的信息。
近年來,一個名為“信息平權”的公眾號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的關注。該公眾號成立於2023年9月,平均閱讀量達到4萬次,日常推送的內容涵蓋從英偉達到微軟、谷歌,從小米到寒武紀的各種投資熱點。
在關注後,該公眾號推送了一張新人入群立減200元的二維碼,優惠後的價格為499元。支付費用後,藍鯨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加入了“信息平權”的知識星球社群。
社群的主理人名為“Jason”,同時也是“信息平權”公眾號的負責人。他自稱擁有對沖基金、家族辦公室及併購基金等多年的從業經驗,但即使如此,他仍然謙稱“自己一般般,但身邊有不少大牛”。
然而,記者發現該社群大量搬運和盜用海外研報的內容。例如,4月7日“Jason”分享了一篇關於美國關稅的研究報告,4月10日則分享了“蘋果的中國問題”,而4月22日則探討了“黃金突破”的議題。每篇報告上都標註著“嚴禁外傳搬運”的水印,這種行為的合法性引發了質疑。法律專家指出,未經授權傳播此類研報可能涉嫌侵犯著作權,若涉及敏感金融數據,還可能違反《數據安全法》。
粉絲瘋狂追捧,社群流水超500萬元,“信息平權”變“信息特權”
事實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券商開始重視研報侵權問題。2016年,中信證券等多家公司曾向國家版權局投訴某些網站未經授權擅自提供金融信息研究報告,這類行為嚴重損害了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與此類似,“信息平權”的主理人無授權地大量搬運海外研報,甚至直接盜用研報觀點來吸引流量,這不僅損害了原創機構的合法權益,更破壞了行業的生態。然而,儘管如此,Jason所分享的內容仍受到粉絲的熱烈追捧。
花費499元年費加入社群的投資者們,對這些“海外權威研報”如獲至寶,認為這些內容是投資的聖經。在社群的討論區裡,技術分析、估值辯論和買賣建議隨處可見,似乎這些盜搬的文件真的包含著致富的秘密。許多投資者表示:“這錢花得值,甚至還有人想提前續費。”
截至發稿時,信息平權在知識星球上已邀請11912人加入,按499元年費計算,流水達594萬元。
在付費後,藍鯨記者又被拉入了一個名為“信息平權”的微信群,短短一天內,群內人數便增至200多人。這只是其中的一個群,助理透露:“還有多個類似的群,群裡也會不定期發布研報類信息,信息平權的消息都很新。”
一位知識付費行業人士表示,信息平權的本意是降低信息不對稱,而不是製造新的信息特權。這類付費社群實際上是“將公開信息私有化,再高價出售”,與真正的平權理念背道而馳。
無證評點市場,跟風炒作熱點
記者調查發現,“信息平權”社群的違規行為不僅限於盜搬海外研報。這個打著知識分享名號的付費社群,實際上是在法律邊緣運作的灰色產業。社群主理人“Jason”自稱擁有十年金融從業經驗,但查詢後發現,社群所關聯的公司為上海平權信息諮詢有限公司,成立於2024年10月,並非合法的投顧公司,且無相關資質。
根據《證券法》和證監會的相關規定,向投資者提供證券投資分析、預測或建議等服務,均需獲得中國證監會的業務許可。無許可資格的機構或個人提供該類服務即屬於“非法薦股”。然而,該社群卻頻繁利用海外研報來炒作市場熱點,以分享信息的名義對資本市場進行評點。
今年3月,經濟日報曾發文指出,資本市場是信息市場,一張來源不明的截圖或一句捕風捉影的話,常常能影響市場走向。這類“內部消息”和“專業分析”往往與非法薦股、操縱市場的行為交織在一起,形成了“造假—傳播—收割”的產業鏈,嚴重損害了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扭曲了市場價格形成機制。
當前,資本市場正上演新型的信息操縱戲碼,一批所謂的金融大V通過系統性搬運海外研報、炮製行業熱點,在情緒共鳴的方向“吹票”。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消除信息差”變成了暴利生意。真正的信息平權,不應該是499元買來的“內幕”,而是市場信息的公開和透明。對於投資者而言,警惕“暴富神話”,回歸理性分析,或許才是避免被收割的第一課。
這篇文章揭示了在當今金融市場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愈加嚴重。這些付費社群以低廉的價格吸引投資者,卻背後卻隱藏著法律風險和道德問題。投資者在追求信息的同時,應該保持理性,避免因盲目跟風而受到損失。而監管機構也應該加強對這類行為的監管,以保護市場的健康發展。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根據網上資料所翻譯及撰寫,過程中沒有任何人類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