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ouTube Premium 家庭 Plan成員一位 只需
HK$148/年!
不用提供密碼、不用VPN、無需轉區
直接升級你的香港帳號 ➜ 即享 YouTube + YouTube Music 無廣告播放
Stifel提醒投資者:近期標普500反彈是轉向防守板塊的良機 大型科技股避險地位或將動搖
投資銀行Stifel於週一發出報告,指出最近標普500指數的反彈,正好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轉向防守型板塊的機會。他們警告,市場對大型科技股作為避險資產的認知,可能會在2025年下半年受到挑戰。
Stifel的分析師認為,目前市場對科技股的樂觀情緒有誤判之嫌。他們指出:「我們持續預計美國核心GDP將大幅放緩,且‘科技股具防守性’的說法在2025年下半年存在風險。」
報告中提到,自2021年以來,美國消費者在疫情期間的財政刺激及緊張的勞動市場支持下,加上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使得市場普遍認為大型科技企業基本不受經濟波動影響。但Stifel認為,這種假設可能不再成立。
分析師警告,消費者支出可能出現回落,企業投資也有可能下降,這將對企業盈利構成壓力。「我們預測2025年下半年GDP及大型科技股存在下行風險,原因是實際(扣除通脹後)工資收入壓力及固定資產投資減少。」他們寫道。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指出,自2021年起,非住宅固定資產投資中有53%流向了科技行業。
今年早些時候,Stifel建議投資者加碼防守型價值股,如日常消費品、醫療保健、公用事業及優質股票,該策略在今年4月之前表現優異。「防守型價值股相對於週期性增長股的交易優勢,在4月10日達到年初至今44%的高點。」
然而,自那之後,市場又轉向增長型股票,標普500指數從低點反彈近79%。
目前,Stifel認為這波逆勢反彈是「增加防守型價值股配置的好機會」,因為他們預計2025年下半年盈利壓力及標普500較低的市盈率將繼續壓制市場表現。
—
評論與啟示
Stifel的觀點提醒我們,投資市場的熱點與避險角色並非一成不變。大型科技股長期被視為「經濟波動中的避風港」,但這種認知過於依賴疫情時期獨特的經濟背景,包括政府刺激和勞動力市場緊張。隨著這些因素逐漸消退,科技股的基本面可能會面臨更大挑戰。
此外,Stifel強調實際工資收入與企業固定投資的疲軟,這是宏觀經濟層面重要的「警號」。消費者支出是美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一旦消費者收縮,整體經濟勢必承壓。企業投資減少則意味著未來增長動能不足,這對依賴創新和資本支出的科技行業尤為不利。
從投資策略角度來看,這份報告鼓勵我們在市場波動中保持警覺,適時調整資產配置,增持防守型價值股以分散風險。這種策略在市場走弱時往往能提供相對穩健的回報。
最後,Stifel的預測也提醒投資者不要盲目追逐「成長故事」,尤其是在估值高企的背景下。投資者應該更多關注基本面變化和宏觀經濟信號,靈活調整投資組合,以應對不確定性。
總括而言,Stifel的分析為未來半年的市場走勢提供了重要參考,特別是在大型科技股能否繼續扮演避險角色這一關鍵問題上,投資者應保持謹慎與靈活。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