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與市場一週回顧及前瞻:2025年4月20日
一週市場大事全解讀
上週由於假期縮短,全球股市繼續波動,主要美股指數走勢分歧。標普500指數(S&P 500)微升0.28%,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JIA)則下跌1.14%。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Nasdaq Composite)及納斯達克100(Nasdaq-100)分別回落0.62%及0.47%。
黑色星期四:指數分歧創新高
上週四,即復活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美股主要指數走勢各異。標普500雖然在交易尾段因特朗普總統揚言要炒聯儲局主席鮑威爾而一度下挫,但最終仍微升0.13%。相反,道指單日大跌1.33%,兩者1.46%的日內表現差距,創下自1982年以來最大。
這種分歧主要源於聯合健康集團(UnitedHealth)股價暴跌22%,該公司削減盈利預測,引發醫療板塊連鎖下挫。由於道指採用價格加權,單一成份股大跌對指數影響極大,即使當日道指30隻成份股有20隻上升,仍無法阻止整體下跌。
同期,標普500受惠於成份股多元及分散,反映機構投資者趁特朗普收回部分懲罰性關稅、釋出談判意願後,趁低吸納。至於納指則因半導體股再次受壓,主要受美國加強對華出口限制而拖累。關稅主題持續主導市場情緒,不確定性高企。
經濟情緒受壓:關稅與政策搖擺
經濟學家警告,若全面關稅長期實施,將有機會導致經濟衰退。雖然特朗普暗示有望與多國談判減低關稅,短暫提振市場信心,但反覆的政策推出與撤回,卻令消費者信心明顯下滑,家庭通脹預期急升,顯示政策不明朗對經濟已造成實質損害。
另一方面,聯儲局主席鮑威爾重申,特朗普政府的關稅規模「遠超預期」,不但威脅經濟增長,更可能推高通脹。他強調聯儲局會「觀望」政策影響,暫不急於行動。這種「觀望」策略正受到越來越多批評,市場憂慮聯儲局行動太遲,最終或被迫大幅調整政策。
美中科技戰升級:AI晶片禁令衝擊
美國對華貿易戰在科技領域全面升級。上週三,美國政府宣布,未來出口AI晶片到中國(特別是Nvidia H20及AMD MI308)必須申請許可證,意圖阻止中國發展先進AI基建。
Nvidia H20雖然性能不及旗艦級AI晶片,但仍足以支援AI運算。Nvidia特意為中國市場設計H20,以符合2022及2023年美國出口限制。早前Nvidia的H100及A100已被禁運往中國,H20正是為繞過這些規範而生。
AMD則未有為中國市場特別設計降規版本,因此美國政府並未需事先批准或封殺「變通」晶片。隨著今次新限制落實,AMD MI308亦正式被禁出口。
受消息影響,Nvidia預計季度將承受55億美元損失,AMD則預計損失8億美元。
一週焦點股份
▣ 聯合健康集團(UnitedHealth Group)成為道指及標普500最大跌幅股,因削減盈利預測、成本上升,拖累全醫療板塊,包括Humana、Elevance Health及CVS Health。
▣ Eli Lilly受惠於新一代每日服用減肥藥後期臨床試驗成績理想,股價急升逾13%,帶動整體醫藥板塊。
▣ 能源股如Diamondback Energy及Halliburton因美國對伊朗石油業加強制裁,油價回升,帶動相關股份反彈。
▣ 科技板塊方面,Nvidia及AMD因AI晶片出口新限制大跌,ASML Holdings亦因訂單大幅遜預期及關稅干擾預警,拖累半導體行業。
▣ 台積電(TSMC)逆市報喜,首季盈利勝預期,並維持全年增長指引,指AI及高效能運算晶片需求依然強勁。不過管理層語氣較以往審慎,坦言關稅政策帶來不確定性。
▣ 傳媒及通訊服務板塊方面,Netflix業績及收入均勝預期,重申2025年收入及營業利潤指引。
▣ Alphabet(Google母公司)因被聯邦法官裁定非法壟斷線上廣告市場,股價受壓。Google將上訴,司法部正尋求包括強制分拆Ad Manager平台等結構性糾正措施。這是繼2024年8月另一宗壟斷案後再受重擊。兩案或將纏訟多年,甚至上訴至最高法院。不過,隨著特朗普政府上台及司法部高層變動,Google未來或有望透過和解避免長期訴訟,但各州檢察長仍積極推進反壟斷行動,聯邦層面和解未必終結所有糾紛。
本週重點財報及除息預告
2025年第一季財報季進入高峰。最受矚目的包括Tesla(週二)及Alphabet(週四)業績。此外,GE Aerospace、Verizon、Lockheed Martin、Intuitive Surgical、Philip Morris、IBM、ServiceNow、NextEra Energy、Vertiv Holdings及AbbVie等亦將公佈季度業績。
除息日方面,Bank of New York Mellon、寶潔(Procter & Gamble)、Caterpillar、Zoetis、CVS Health、Dell Technologies、Clorox、Lowe’s等多間派息公司將於本週進行。
編輯評論:全球資本市場進入「深水區」
這一週的市場動盪,凸顯美國政經政策搖擺對全球資本市場的深遠影響。特朗普政府「一手硬一手軟」的關稅政策,令市場陷入高度不確定,企業和投資者難以作出長遠規劃。聯儲局的觀望態度,雖然本意是避免過度反應,但在政策不確定性高企下,反而可能令市場失望,甚至加劇未來波動。
科技戰方面,美國針對中國AI晶片出口限制,已不再僅僅是貿易戰,更是科技主導權的較量。Nvidia、AMD等巨企直接受損,台積電雖然短期受惠於AI需求,但長遠亦難獨善其身。這場科技冷戰,將重塑全球供應鏈,亞洲科技股尤其要密切關注美中政策走向。
至於Google連遭反壟斷訴訟,反映美國對科技巨頭的監管趨嚴,無論誰執政,監管陰影難以消散。這對全球科技股估值構成新常態壓力。
總結而言,2025年第一季的市場,正處於政策與地緣政治交錯的「深水區」。投資者不僅要關注公司基本面,更要緊貼宏觀政策及國際局勢變化。香港及亞洲投資者,尤其應審慎評估美中關係對區內科技股及供應鏈的潛在衝擊。未來一兩季,市場或將見證更多「黑天鵝」事件,資產配置宜更分散,風險管理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