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偉達 CEO 黃仁勳警告中國 AI 進步迅速,美國出口限制或適得其反
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近日表示,中國的 AI 對手正在填補美國公司退出市場留下的空白,他們的技術正在變得更加先進。美國的出口限制有效地阻止了英偉達向中國銷售產品,預計這將使公司本季度損失 80 億美元的收入。在季度財報電話會議和採訪中,黃仁勳呼籲美國政府放鬆限制。
黃仁勳表示,中國競爭對手已經「進化」,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已經成為「相當強大」的競爭者。與其阻止 AI 技術進入中國,出口限制促使當地企業尋求國內替代方案,黃仁勳解釋說。 他認為,像騰訊控股這樣的公司不應該因為在無法依賴美國供應商的情況下轉向華為而受到批評。
## 呼籲放鬆出口管制
在財報電話會議上,黃仁勳表示,限制措施應該支持美國平台,而不是將全球 AI 人才轉移到競爭對手。他補充說,這些措施並不能阻止中國獲得尖端 AI,反而激勵消費者購買國產產品。
黃仁勳注意到,包括騰訊在內的主要客戶被迫轉向華為,因為他們無法獲得美國晶片。他還觀察到,中國和美國之間的技術差距正在縮小:中國企業的「能力每年增長四倍」。他說,華為最新的 AI 晶片現在與英偉達的前旗艦產品 H200 的性能相匹配。
根據新規定,英偉達無法向中國運輸 H20 晶片。H20 是 H200 的縮減版,黃仁勳告訴彭博社,其能力無法進一步降低。英偉達正在探索替代方案,但尚未計劃新的處理器。當它開發新產品時,需要獲得華盛頓的授權。
作為編輯,我認為黃仁勳的言論反映了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限制可能帶來的反效果。這些限制可能促使中國企業加快自主創新,進而增強其在 AI 領域的競爭力。同時,這也提醒美國企業和政府需要重新評估其對華戰略,以避免適得其反的局面。
此外,黃仁勳的言論也凸顯了全球 AI 產業的競爭激烈程度。中國企業的快速進步和技術升級,對美國企業構成了巨大的挑戰。如何在保持技術優勢的同時,應對中國的崛起,成為美國企業和政府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
總的來說,黃仁勳的警告和建議值得重視。美國政府和企業需要重新審視其對華政策和戰略,以確保在 AI 領域的競爭中不落後於中國。與此同時,中國企業也需要在政府的支持下,加速自主創新,推動 AI 技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