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埃隆·馬斯克的信譽岌岌可危,因其被捲入謊言的網絡
作者:Victor Tangermann
日期:2025年4月11日,上午9:24
億萬富翁埃隆·馬斯克與OpenAI之間的關係可謂不和。馬斯克在2015年共同創立了這間公司,與現任首席執行官山姆·阿特曼(Sam Altman)合作,但在三年後因對公司方向的不滿而選擇離開。自那時起,這位多變的馬斯克便對該公司展開了一系列人身攻擊和貶低言論,指責OpenAI未能堅持其開源的根基。在過去幾年中,馬斯克對OpenAI提起了一系列訴訟,指控其成為微軟的“閉源事實上的子公司”,並未能實現發展“安全”的人工智能以“造福全人類”的承諾。
本週,OpenAI反訴馬斯克,指控他存在騷擾的模式,包括“媒體攻擊、惡意活動……要求公司記錄的藉口、騷擾性的法律要求,以及對OpenAI資產的虛假收購提議”。OpenAI還指控馬斯克試圖成為“AGI獨裁者”,並計劃收購OpenAI的非營利機構,該公司稱這一舉動旨在嚇阻投資者。
值得注意的是,OpenAI掌握了大量證據。反訴所附的許多有罪證據文件,揭示了馬斯克試圖控制OpenAI的“謊言網絡”正在浮出水面——這引發了人們對馬斯克的信譽能承受多少損害的疑問,因為他的謊言和可疑的時間表開始聽起來更像是PT·巴納姆(PT Barnum)而非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
去年,OpenAI已經揭示馬斯克曾試圖將OpenAI與他的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合併,這一計劃並未獲得前者高層的認可。或許最具虛偽的是,儘管馬斯克多次指責OpenAI未能實現其開放的承諾,但他自己卻是建議OpenAI轉向盈利結構的人。
根據OpenAI披露的一封2017年電子郵件,馬斯克曾試圖通過提議自己獲得優先股和超級多數股權來控制OpenAI。2018年,OpenAI最終接受了來自科技巨頭微軟的重大投資,以啟動其盈利部門,馬斯克在此後不久便離開了。
自那以後,馬斯克在2023年7月成立了自己的競爭性人工智能公司xAI,顯然是試圖與OpenAI競爭。他還試圖將其汽車公司的重心轉向人工智能開發,最終在2024年1月威脅投資者,表示如果不給予他“25%的投票控制權”,他將在其他地方開發人工智能產品和機器人。
不幸的是,他在2022年以440億美元收購Twitter的計劃不夠周全且執行不力,導致其口袋出現巨額虧損。更糟糕的是,特拉華州的一名法官撤銷了馬斯克高達550億美元的特斯拉薪酬方案,稱其為“難以理解的數額”,並認為這對股東不公平。儘管在8月股東壓倒性地批准了該方案——考慮到他們對首席執行官的長期忠誠,這一發展並不意外——但同一名特拉華州法官再次駁回了該方案。
在這一系列事件中,我們看到馬斯克的商業策略似乎正受到嚴重質疑。他的行為不僅損害了他與OpenAI的關係,也讓他在投資者和公眾眼中的形象大打折扣。這提醒我們,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誠信和透明度是任何企業成功的基石。馬斯克的案例或許能成為一個警示,告訴我們在追求創新和競爭的同時,不應忽視道德和信任的重要性。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而圖片則由FLUX根據內容自動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