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法加密貨幣挖礦在馬來西亞激增,政策不明確
根據馬來西亞區塊鏈協會發布的一份行業報告,非法挖礦和缺乏監管限制了馬來西亞從加密貨幣挖礦中獲取收益的潛力。
儘管馬來西亞擁有戰略位置、日益增長的科技生態系統及在伊斯蘭金融方面的專業知識,報告指出該國必須解決多個內部因素,以便能夠利用加密貨幣挖礦的收入。
非法挖礦的平行經濟
馬來西亞的國有電力公司Tenaga Nasional Berhad(TNB)在2020年至2024年9月期間因電力盜竊損失了4.416億馬來西亞令吉(約合1.042億美元),該公司主要將這些損失歸因於非法比特幣挖礦。2018年至2021年期間的損失達到23億令吉。
報告強調馬來西亞的“潛在需求”,並指出需要一個受監管和有激勵的環境,以便能夠挽回因非法加密貨幣挖礦而損失的資本:
> “將這一(非法挖礦)活動合法化將把被盜的能源轉化為TNB的合法收入,並為政府創造可徵稅的收入。”
合法挖礦者在暗處運作
儘管政府之前認為合法的加密貨幣挖礦者數量稀少,但報告發現馬來西亞已經存在多家中型和大型的合法運營商。然而,他們因擔心網絡攻擊、實體盜竊以及突如其來的監管變化而避免公開。
像Hatten Land這樣的公司已經開始探索地面挖礦基礎設施,包括與Hydra X和Frontier Digital Asset Management等合作夥伴在馬六甲的合作。報告指出:“像Hatten Land這樣的公司已經表示將與數千台礦機合作。”
馬來西亞擁有強大的網絡連接和豐富的水力資源,這使其有潛力進入近30億美元的加密貨幣挖礦市場。然而,負責監管加密貨幣交易所的證券委員會目前並沒有針對挖礦的具體框架。
根據報告,馬來西亞在全球算力排名中位列第七至第八,貢獻約2.5%至3%的比特幣挖礦。
政策建議包括創建針對挖礦的專門許可證、推出綠色電價計劃、填補電力盜竊的法律漏洞,以及開發符合伊斯蘭教法的挖礦模式。
這篇報告揭示了馬來西亞在加密貨幣挖礦領域的潛力與挑戰,特別是在政策和法律框架尚不明確的情況下。若能有效地將非法挖礦活動轉化為合法經濟活動,將不僅能夠減少電力損失,還能為政府創造可觀的稅收。這不僅是對馬來西亞經濟的潛在貢獻,也是對全球加密貨幣市場的一次重要參與。隨著全球對加密貨幣的關注持續增長,馬來西亞若能及時調整政策,將能更好地把握這一機遇。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而圖片則由FLUX根據內容自動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