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彩AI預測賽後檢討!邊個模型預測最叻? 每次攪珠當晚10:30更新免費睇!

香港突圍:聯手浙江破美國封鎖?

「突破美國封鎖」:香港支持浙江科技企業,但細節仍待明朗

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於寧波出席投資推廣會議

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最近率領高層官員及商界領袖,於四月底到訪內地科技重鎮浙江,展現出在全球貿易動盪下,香港加強與中國內地城市合作的決心。

李家超此行為期四天,目的是與業界攜手,尋找繞過美中關稅戰爭干擾的方法。不過,雖然這趟訪問象徵意義重大,但目前就如何幫助企業多元化供應鏈,實際細節仍然有限。

分析認為,這次交流只是第一步,為香港與內地城市聯手應對美國貿易障礙(包括特朗普政府最近加徵的關稅)鋪路。

港浙合作機制初步成形 細節待揭

在訪問期間,香港與浙江達成共識,將設立新機制,讓香港為內地企業提供度身訂造的供應鏈服務,協助它們繞過美國的貿易封鎖。

李家超在4月25日於寧波向約600名政商領袖表示:「香港有能力為內地企業提供嶄新的供應鏈服務,帶領企業開拓新興市場,突破美國封鎖。」他又強調,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和多國供應鏈樞紐的優勢,結合浙江在數字經濟的強項,能幫助中國企業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分散投資風險。

隨後,《中國日報》發表評論,形容李家超此舉是「審慎而積極」的回應美國關稅的對策。美國目前對來自中國(包括香港)的貨品徵收高達145%的關稅。

《南華早報》則認為,這是香港進一步融合內地經濟的重要一步,認為港浙新合作機制及一系列高科技協議,將帶來雙贏局面。

李家超同時與浙江方面簽署了超過50個涵蓋科技創新、貿易、房屋等多個領域的合作項目協議。他亦會見了浙江最具代表性的科技初創「杭州六小龍」,並參觀了兩間企業的設施。

這「六小龍」分別是: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遊戲開發商Game Science(代表作《黑神話:悟空》)、機械人公司Unitree和Deep Robotics、腦機接口創新者BrainCo,以及空間設計軟件開發商Manycore。

不過,外界對於李家超與這些科創企業的會面內容,及合作細節仍知之甚少。

李家超參觀腦機接口公司BrainCo展位

據了解,港方此行主要是了解這些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需求,以及如何應對美國政府帶來的限制。

李家超此行的重要性,從隨行的七位高官可見一斑,包括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及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

港浙互補 突破科技、經濟、政治局限

香港大學政治及公共行政學系教授羅奇昌認為,雖然細節未明,但這次訪問對香港在科技、經濟、政治層面都具重大意義。

他指出:「李家超訪浙,只是強化香港、大灣區及內地城市供應鏈的第一步。」大灣區(GBA)即包括香港、澳門及廣東九市。

科技方面,香港正積極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可向以杭州為首的浙江學習,杭州已是中國AI初創集中地。

他補充:「中國AI公司搬到香港,或在港設分部,可利用本地資訊自由流通及大學先進研究資源,進一步發展AI模型。」

經濟及政治層面,與浙江合作將加快香港與內地的深度融合,這不僅符合中央對香港的定位,甚至超越了僅僅融入大灣區的目標。

矽谷風投公司Informed Ventures合夥人尹大衛認為,香港可協助浙江企業在融資供應鏈方面發揮作用。他指出,香港及早與浙江初創建立關係,有助吸引這些企業將來選擇在香港上市,而非受限制較多的內地或美國交易所。

內地交易所對上市企業盈利要求嚴格,美國則要求財務透明度高,反觀香港對新興產業較為靈活。

此外,香港還可協助浙江科創企業取得美國Nvidia(輝達)的AI晶片。自2022年起,美國禁止向中國出口最先進的Nvidia晶片,香港雖受同樣限制,但本地仍有小型黑市流通。

李家超參觀《黑神話:悟空》藝術展

今年4月,美國進一步收緊對Nvidia較低階H20晶片的出口限制,而浙江初創DeepSeek早前就曾以該晶片打造類似ChatGPT的AI模型。

有熟悉中國科創投資的風投人士指出:「AI晶片是現時杭州AI產業的最大需求。香港的優勢是貿易、資金進出自由,能協助企業繞過內地繁複的行政程序。」

香港不像內地設有外匯管制,資金可自由進出,貿易文件及手續亦較簡便,減少繁瑣程序,令交易更暢順。

編輯評論:香港的角色轉型與現實挑戰

這次李家超訪問浙江,無疑是香港在國際局勢劇變下,尋找新定位的重要一章。港府高調提出支援內地科創企業「突破美國封鎖」,反映出香港正積極從純金融中心,逐步轉型為粵港澳大灣區以至全國的創科及供應鏈樞紐。

但值得深思的是,港浙合作目前「聲勢大,細節少」,實質如何協助企業避開美國貿易封鎖、如何取得受限制的AI晶片、以及如何在中美科技冷戰下保持香港的國際競爭力,這些都未有明確答案。當美國持續收緊出口管制,香港作為「自由港」的空間亦被壓縮,所謂「靈活」或「黑市」渠道能否長遠支撐本地科創發展,還需觀察。

此外,香港要真正成為中國科創企業「出海」的跳板,除了貿易及資金流自由,更需提升本地科研實力、人才吸引力及國際信譽。否則,單靠制度靈活,難以建立可持續的創新生態。

最後,這種「主動融入國家戰略」的動作,既是香港面對國際壓力的現實選擇,也是未來數年城市定位的試金石。香港會否因此更進一步失去自身特色,還是能以「中國窗口」角色創造新價值?這是每一位香港人都值得關注的大命題。

Cha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