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將於南韓開設第二個數據中心 加強AI及雲端服務佈局
阿里雲2025年六月底前於南韓啟用第二間數據中心
中國科技巨頭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雲(Alibaba Cloud)宣佈,將於本月底前在南韓開設其第二個數據中心,進一步擴展其區域市場佈局,以應對本地企業對雲端運算及人工智能(AI)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
阿里雲早於2022年3月已經進軍南韓市場,當時開設了首個數據中心,據當地媒體報道,該項目於2021年底已經公佈。阿里雲南韓區總經理尹勇俊(Yoon Yong-joon)表示:「隨著AI技術急速進步,以及各行各業對數碼化的需求不斷提升,阿里雲持續加強在南韓的基礎設施。新數據中心將為客戶提供更高彈性及適應性的雲端環境,推動各行業AI創新,擴大數碼生態圈。」
目前,阿里雲在南韓的客戶包括AI公司Univa,以及自2022年起已採用阿里雲服務的直播平台Lala Station。Lala Station主席李哲浩(Lee Cheol-ho)表示:「有賴阿里雲的支持,我們能夠擴展營運規模,並加強與全球不同市場觀眾的互動。」
新數據中心預計將為南韓企業,特別是需要高效能運算及AI應用的公司,提供更強大及本地化的支援。
阿里雲全球雲基礎設施投資逾527億美元
阿里巴巴集團早前已確認,將投入高達人民幣3,800億元(約527億美元),於全球範圍內擴展雲端基礎設施。阿里雲CEO吳泳銘(Eddie Wu)在一次企業聚會上強調,公司目標是打造一個「統一的全球雲網絡」,讓中國企業無論在國內外都能獲得一致的AI基礎設施支援。
根據《南華早報》早前報道,阿里雲計劃加速在日本、南韓、東南亞、中東、歐洲及美洲等戰略市場的增長。目前,阿里雲已於全球29個地區設有87個可用區,最近更於墨西哥開設新區域,並於泰國增設第二個數據中心。
這些擴展計劃,尤其在美中科技角力升溫後顯得更為急切。美國對中國的AI硬件出口設下新限制,促使如Nvidia等晶片商推出專為中國市場而設的降規產品(如H20 GPU)。然而,2025年4月,美國進一步加強限制,全面禁止Nvidia的H20晶片出口中國。Nvidia預計此舉將令公司承受約55億美元的庫存相關損失,並損失約150億美元潛在收入。
阿里雲業績持續亮眼 AI產品收入六季三位數增長
阿里巴巴最新業績顯示,阿里雲2024年12月季度收入按年增長13%,達到317億元人民幣。據報告指出,阿里雲AI相關產品收入已連續六個季度錄得三位數增長,成為過去三年公司增長最快的業務板塊。
編輯評論:阿里雲南韓新據點,背後是東亞數據主權與全球科技競賽
阿里雲選擇在南韓設立第二個數據中心,絕不僅僅是單純的市場拓展。這背後反映出全球雲端與AI基礎設施競賽的白熱化,尤其在美中科技戰持續升溫之際,如何確保數據主權、地緣分散、業務合規及AI算力供應,已成為所有大型科技企業的「生死戰」。
南韓作為東北亞科技樞紐,擁有強勁的本地企業(如三星、LG等)、活躍的初創及高度數碼化的社會,對AI及雲端服務需求極大。阿里雲此舉,既是搶佔東亞市場的戰略部署,亦是回應本地企業對數據本地化、合規及低延遲服務的剛性需求。值得留意的是,隨著美國對中國AI硬件出口設限,中資雲服務商如何在海外市場取得晶片供應、保障算力,將成為未來業務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另一方面,阿里雲的全球化野心,亦反映中國科技企業「走出去」的決心。今次南韓新據點的啟用,或許只是全球數據中心網絡戰的一小步,但在地緣政治與科技規則日益碎片化的今天,誰能建立更多「數據橋頭堡」,誰就更有機會主導未來AI與數碼經濟的話語權。
最後,對香港本地的雲端及AI產業而言,阿里雲的動作值得借鏡——本地企業如何在全球雲基礎設施的浪潮中找到自身定位?如何平衡數據主權、國際合作與創新速度?這些問題,值得每一位業界人士深思。
🎬 YouTube Premium 家庭 Plan成員一位 只需 HK$148/年!
不用提供密碼、不用VPN、無需轉區
直接升級你的香港帳號 ➜ 即享 YouTube + YouTube Music 無廣告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