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時尚品牌Shein考慮重組美國業務 因特朗普對華關稅威脅倫敦IPO
根據《金融時報》週三報道,快時尚零售商Shein正考慮重組其美國業務,因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可能威脅到Shein計劃在倫敦上市的計劃。
Shein在美國的業務約佔其每年380億美元收入的三分之一,預計將面臨重大壓力,因為一項名為「de minimis」的稅務豁免即將於本週終止。
「De minimis」指的是美國對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個人跨境包裹,免除標準海關程序及關稅的政策。
報道援引兩位知情人士稱,其中一個方案是將供應美國市場的生產線轉移至中國以外的國家。
Shein目前直接從中國倉庫向買家送貨,據《金融時報》引述了解公司內部思路的消息人士透露,董事會尚未就美國業務重組做出決定。
Shein未對《金融時報》的相關報道作出評論,亦未即時回應路透社的置評請求。
路透社本月早些時候獨家報道,Shein在150多個國家銷售10美元的連衣裙和12美元的牛仔褲,並已獲得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批准其首次公開募股(IPO)。
編輯評論:Shein如何應對美國關稅政策的挑戰?
Shein作為全球成長迅速的快時尚巨頭,其業務高度依賴中國製造和跨境電商物流。美國取消「de minimis」免稅政策無疑將增加其進口成本,直接打擊其在美市場的價格競爭力。這不僅是財務上的壓力,更是供應鏈管理和戰略佈局的重大挑戰。
從長遠角度來看,Shein若能成功將生產基地多元化,轉移部分生產至東南亞或其他低成本國家,將有助於分散風險,降低對單一市場政策變動的依賴,提升抗風險能力。然而,這樣的轉型涉及供應鏈重組、品質控制及成本管理等諸多複雜因素,短期內難以快速見效。
此外,Shein的倫敦IPO計劃也面臨不確定性。投資者對中美貿易摩擦和相關關稅政策的敏感度增加,或會影響市場對Shein估值的信心。Shein如何在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中靈活調整策略,將決定其未來的成敗。
這起事件反映了全球供應鏈依賴中國製造所帶來的潛在風險,亦提醒其他跨境電商企業必須提前布局多元化生產和市場策略,才能在風雲變幻的國際貿易環境中穩健發展。對香港及全球投資者而言,Shein的動向值得密切關注,因其不僅是消費時尚的風向標,更是全球貿易政策變化的直接受益者或受害者。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