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斯頓·馬丁將與客戶分擔美國關稅成本,限制美國市場出貨量
路透社報導,奢侈汽車製造商阿斯頓·馬丁(Aston Martin)行政總裁阿德里安·霍爾馬克(Adrian Hallmark)周三表示,公司將與客戶共同分擔因美國關稅而增加的成本,並計劃減少向美國市場的出貨量,同時逐步消化現有庫存。
霍爾馬克向分析師及記者透露,阿斯頓·馬丁正考慮進一步措施,以應對不斷變化的關稅環境,並預計會在五月中至下旬公布有關定價策略的最新調整。
「我們不會完全將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也不會完全自行吸收,會採取一種折衷方式。」他說。
他補充指出,美國經銷商目前擁有足夠的車輛庫存,能夠供應市場至六月初。
霍爾馬克表示,阿斯頓·馬丁已調整生產計劃,在關稅實施前加快向美國市場投放汽車,現時正審視談判進展及競爭對手的反應,然後再決定是否改變策略。
阿斯頓·馬丁在周三早些時候公布了第一季度業績,該公司從美國市場獲得超過三分之一的營收。報告顯示,第一季度虧損收窄,業績優於預期,並預計下一季度表現將進一步改善,同時維持全年業績展望。
分析機構伯恩斯坦(Bernstein)指出,美國經銷商充足的車輛庫存為阿斯頓·馬丁帶來競爭優勢。
「沒有調整全年指引且自由現金流略有超出預期,是這次公告的主要亮點,市場應該會給予正面評價。」他們表示。
阿斯頓·馬丁的正面季度業績更新,在歐洲汽車製造商普遍表現不佳的背景下格外突出。同期,Stellantis、保時捷、大眾及梅賽德斯-奔馳等品牌因關稅引發的市場動盪而下調或撤回業績預測。
這個與虛構特務詹姆士·邦德(James Bond)形象密切相關的品牌,報告調整後稅前虧損為7,980萬英鎊(約1.06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105億英鎊有所減少,且低於分析師平均預期的8,900萬英鎊。
這家高端跑車製造商自2018年上市以來一直面臨銷售困境,連年虧損和債務高企,導致多次增發股票和裁員。
周三早盤,阿斯頓·馬丁股價一度上漲4.2%,但至格林威治標準時間上午8時50分左右回落至持平。今年以來股價已跌逾三分之一。
(匯率換算:1美元約兌0.7469英鎊)
編輯評論:阿斯頓·馬丁的策略折衷,能否穩住美國市場?
阿斯頓·馬丁面對美國加徵關稅的挑戰,選擇與消費者共同分擔成本,並限制出貨以消化庫存,顯示出其在全球供應鏈和市場策略上的靈活應變能力。這種「成本共擔」的做法,是在維護品牌高端形象與實際市場壓力之間尋求平衡,避免因全數轉嫁成本而流失客戶,亦避免自行承擔過大虧損。
不過,這種策略在短期內或能穩住美國市場,但長遠來看,阿斯頓·馬丁必須加快創新和品牌差異化,才能在激烈的高端跑車市場中持續競爭。美國市場對於奢侈品消費仍然具備強大吸引力,如何在關稅和供應鏈波動中維持競爭力,將是阿斯頓·馬丁未來能否逆轉長期虧損的關鍵。
此外,與其他歐洲車企普遍下調業績預期形成對比,阿斯頓·馬丁維持全年展望並縮窄虧損,反映出其經營管理在逆境中仍有亮點。未來,若能持續優化成本結構和提升產品吸引力,或可逐步扭轉過去幾年的頹勢。
總體而言,阿斯頓·馬丁正處於一個關鍵轉折點,其如何平衡關稅壓力、市場需求及品牌定位,將深刻影響其在全球豪華汽車市場的地位。香港及亞洲市場的消費者亦應關注這家英國豪車品牌的動態,因為其定價和供貨策略的調整,可能會影響未來的購車選擇與售後服務。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