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ouTube Premium 家庭 Plan成員一位 只需
HK$148/年!
不用提供密碼、不用VPN、無需轉區
直接升級你的香港帳號 ➜ 即享 YouTube + YouTube Music 無廣告播放
英偉達CEO黃仁勳指量子運算已達轉捩點,業界掀起新一輪關注
上個月,英偉達(Nvidia)行政總裁黃仁勳表示,量子運算技術已經來到一個關鍵的轉捩點,未來數年內有望解決「一些非常有趣的問題」。這是他對量子運算近期潛力的最新看法。早前,黃仁勳已宣布與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合作,在波士頓成立一間專注於量子運算研究的新實驗室。
瑞銀(UBS)分析師在給客戶的報告中指出,受黃仁勳言論影響,市場對量子運算的興趣日益濃厚。量子運算利用量子力學原理,能解決傳統電腦需要數千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完成的複雜問題。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微軟(Microsoft)、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以及電商巨頭亞馬遜(Amazon)等科技巨頭,均已開始積極探索量子運算的潛力。IBM特別在今年6月透露,計劃於2029年推出實用的量子電腦,並制定了相關發展路線;目標更是於2033年實現更大規模的系統。
然而,所有涉足量子運算的公司都面臨同一難題:量子位元(qubits)雖快,但容易出錯。修正這些錯誤目前需要大量的運算資源,換言之,需要更多的量子位元,令量子電腦在整體運算速度上未必能超越傳統電腦。
在這些巨頭仍在努力推出可行量子電腦的同時,瑞銀策略師指出,投資者對量子技術對半導體設備製造商的影響尤為關注。
分析師表示:「事實上,量子運算依賴許多已成熟的半導體製造工序。」他們提到,合約晶片製造商GlobalFoundries及其他主要晶片廠商,已陸續宣布與量子運算公司合作。
此外,英特爾(Intel)亦指出,其12量子位元晶片能利用先進的光刻技術,在矽晶圓上製作複雜圖案。
「量子電腦所需的設備與現時先進半導體製造流程有很大重疊。」分析師補充。
瑞銀看好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和萊姆研究(Lam Research)兩家公司,認為它們是目前量子運算興起中「主要受惠者」,但同時提醒投資者,這些好處仍屬長遠發展。
—
評論與啟示
量子運算被譽為顛覆未來科技的核心技術之一,但目前仍處於「理論與實踐」的關鍵階段。黃仁勳的言論和英偉達與頂尖學術機構合作的動作,無疑為量子運算注入了強心針,令市場重新燃起期待。
然而,從技術層面看,量子位元的錯誤率和糾錯成本,是量子電腦商業化的最大瓶頸。這也意味著,即使巨頭們投入巨資,真正可用且具備商業價值的量子電腦,可能還需數年甚至十年以上的時間才能面世。
值得注意的是,量子運算與半導體製造工藝的深度融合,為半導體設備商帶來新機遇。這不僅是技術路線的延伸,更是產業鏈升級的契機。投資者若能洞察這一點,或許能在傳統半導體產業中找到新興的增長點。
對香港及全球投資者而言,量子運算的發展雖然充滿不確定性,但同時也代表一場長期的科技革命。現階段,關注具備技術積累和產業鏈地位的半導體設備企業,可能是較為穩妥的投資策略。
最後,量子運算的推進,亦可能促使現有計算模式和數據安全架構發生根本變革,對金融、醫療、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帶來深遠影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科技中心,應密切關注這一趨勢,積極培育相關人才和技術,搶佔未來科技高地。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