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新挑戰與巨大上升潛力並存
重點摘要
- NVIDIA面對的新挑戰可控,尤其是其先進晶片需求持續大幅超過供應。
- 分析師於第二季下調目標價,短線對股價構成壓力,但實際上股價已過度調整。
- 第一季業績及指引將成為推動市場的重要催化劑。
NVIDIA現況分析
NVIDIA(代號:NVDA)現時股價為$96.91,單日下跌4.51%。過去52週內,股價曾介乎$76.40至$195.95之間。現時股息率僅0.04%,市盈率為38.14倍,市場普遍目標價為$165.51。
隨着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的新一輪科技戰升級,NVIDIA於2025年及以後的發展將受到影響,但這並不代表股價上升的機會已經消失。雖然H20半導體產品銷售幾乎被全面封殺,分析師估計對公司業績的實際影響有限。預計2025年每股盈利(EPS)損失屬於中高單位數,雖然短期影響不容忽視,但長遠而言並非不可克服。
NVIDIA即將公佈的第一季業績,預料會對收入及盈利造成一定壓力,主要表現在資產負債表上的損失。不過,現金流預計不會受太大影響。長遠而言,中國市場銷售減少及利潤收縮屬於最大挑戰,但失去中國市場未必對NVIDIA構成致命威脅。
值得留意的是,NVIDIA新一代Blackwell晶片需求遠超產能,H20產能轉移到Blackwell雖有困難,但對CEO黃仁勳而言,這反而是一個值得迎接的挑戰。
分析師尋求明確指引,出口限制反成轉機
分析師對新出口限制反應冷淡,紛紛下調目標價,主要因為缺乏對關稅和貿易政策的明確方向,以及對公司長遠業績的憂慮。
但並非所有評論都悲觀。UBS分析師指出,出口限制反而加快了NVIDIA及其同業的半導體產能回流本土。NVIDIA已承諾未來四年投資5000億美元於AI基建,並計劃於2029年前實現Blackwell晶片100%本土生產,這將依賴與台積電及鴻海等合作夥伴的緊密協作。
雖然短線股價受壓,分析師平均下調了350個基點,但市場共識仍指向高達70%的潛在升幅。因此,四月的股價回調或許屬於過度反應,現時股價已跌至合理估值區間的底部。
機構投資者進入觀望狀態
NVIDIA最新股價預測
- 12個月目標價:$165.51
- 潛在升幅:70.79%
- 綜合評級:中度買入(43位分析師)
- 最高目標價:$220.00
- 最低目標價:$102.50
機構投資者持有NVIDIA 65%的股份,過去數季一直提供強大支撐。2024年四個季度中有三季機構資金流入強勁,至Q1仍然維持高位。不過,第二季開始,機構態度轉為觀望,買賣平衡,成交量明顯減少,反映市場正等待五月底公布的Q1業績。這種情況令股價更容易出現大幅波動,甚至可能短線創新低。
儘管如此,Q1業績展望依然強勁。部分分析師四月下調目標,但自2024年Q4業績後,大部分調整仍為正面。預期收入將大增65%,盈利增幅達50%。如NVIDIA能繼續展示高需求,業績公布後股價料將回升。
技術走勢上,雖然四月回調,但仍高於關鍵支持位,與長線升勢一致。預計股價會再次測試$85.50支持位,若守穩有望迅速反彈至$120甚至更高。若未能企穩$120,則可能進一步下跌或長時間低位橫行。
編輯觀點:NVIDIA的挑戰與香港投資者的啟示
NVIDIA的故事,某程度上是當代科技企業在地緣政治與全球供應鏈重組下的縮影。美中科技對抗,的確為NVIDIA帶來短線業務壓力,但這種外部壓力同時迫使企業加速技術自主、產能回流,甚至重塑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NVIDIA大手筆投資AI基建、積極尋求產線本土化,反映其戰略靈活與資本實力。
對香港投資者來說,這類高增長科技股的波動性不容低估,尤其在政策風險與市場情緒主導下,短線股價容易極端反應。但長遠而言,AI及高效能運算的需求只會愈來愈大。NVIDIA的核心競爭力——無論是晶片設計還是AI生態系統——短期內難有對手撼動。投資者不妨利用大市恐慌時的低位分段吸納,並密切留意公司如何落實產能轉移及AI戰略。
值得深思的是,NVIDIA這次危機,反而為其打開了新的增長空間:去中國化雖然痛苦,但若能換來更穩定的供應鏈和政策支持,長遠或許更有利於企業持續增長。這種由危轉機的能力,正是新經濟龍頭的最大價值所在。
最後,NVIDIA的案例也提醒我們,全球化退潮下,科技投資已不再單純依賴技術優勢,更要兼顧地緣政治、產業政策與資本部署。這對香港乃至亞洲投資者來說,是一堂極具啟發性的現場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