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股價波動:撈底良機定係危機警號?
強勁業績、AI領導地位,但全球風險升溫——NVIDIA現時係買入機會,還是潛藏危機?
NVIDIA(納斯達克代號:NVDA)喺2025年4月成為市場焦點,股價出現明顯波動。全球局勢緊張、監管政策轉變,加上投資者信心搖擺,令市場充滿疑問:呢輪震盪到底只係短暫回調,還是重大警號?
截至2025年4月26日,NVIDIA收報$111.01,單日升幅4.52%。當日股價介乎$105.78至$111.90,開市價$106.85,成交量高達2.51億股。
4月初,NVIDIA股價一度跌至$95,令市場神經緊張。但隨後強勢反彈,月尾重返$110水平,反映公司基本面依然堅挺,能夠抵禦外圍壓力。
推動波動的關鍵因素
地緣政治風險
地緣政治成為NVIDIA股價波動主因之一。美中關係持續緊張,特別係台灣問題,更加劇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斷裂的憂慮。分析師估計,台海爆發軍事衝突機率約35%,一旦發生,全球晶片供應將大受影響,而NVIDIA高度依賴區內先進製造設施,風險極高。
出口禁令及監管壓力
2025年4月16日,美國政府再收緊對中國AI晶片出口限制,NVIDIA針對中國市場推出的H20系列AI加速器首當其衝。公司預計,因新禁令而無法出售的AI晶片庫存,需一次性撇帳約55億美元。消息一出,NVIDIA股價即時急挫6.9%。出口限制不單打擊短期收入,亦可能影響公司長遠產品策略,尤其是中國這個重要市場。
整體市場動態
NVIDIA股價同大市走勢掛鉤。2025年4月21日,道瓊斯工業指數單日大跌1,267點,創五個月新低,NVIDIA作為指數重磅股,當日單日跌幅達6.1%。市場對經濟放緩、信貸收緊及全球貿易前景憂慮,令高增長科技股如NVIDIA更易受到拋售壓力。
財務表現:逆境中見強勢
儘管外圍壓力沉重,NVIDIA 2025財年第四季業績依然亮眼:
– 季度收入達393.3億美元,按年大升78%。
– 淨利潤達220.9億美元,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 攤薄每股盈利(EPS)升至$0.89,反映公司賺錢能力強勁。
數據顯示,NVIDIA產品在AI、數據中心及遊戲市場需求依然龐大。公司繼續主導AI晶片市場,獲得大型雲端服務商、自動駕駛新創公司及政府機構重大合約。
分析師觀點與前景展望
華爾街分析師整體對NVIDIA長線前景仍持樂觀態度,普遍預期12個月目標價介乎$175至$190。看好原因包括:
– AI應用持續爆發:各行各業加速採用AI,推動NVIDIA GPU需求持續上升。
– 產品創新:新一代AI及元宇宙專用架構,保持市場領先地位。
– 財政實力雄厚:資產負債表穩健,現金充裕,方便投入研發、收購及回饋股東。
不過,分析師同時提醒,若地緣政治持續緊張或出口禁令長期不解除,將拖累收入增長,特別是亞太區市場擴展。
技術分析角度
技術層面上,NVIDIA現時股價高於200日移動平均線,長線趨勢仍然正面。動能指標RSI約52,顯示股價未過熱亦未超賣。
技術支持位約在$105,阻力位則在$118至$120區間。若能突破$120,有望挑戰歷史新高;反之,失守$105可能再試$95支持。
投資者策略考慮
對追求增長的投資者而言,NVIDIA在AI及半導體領域的領導地位,仍然具備長線價值。至於保守型投資者,則需留意短線風險,包括貿易限制、地緣政治及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分散投資至其他行業(如醫療、金融、消費品)有助減低科技股集中風險。
半導體行業的啟示
NVIDIA波動反映2025年半導體行業面臨的共通挑戰:供應鏈脆弱、高度依賴亞洲生產、保護主義升溫,全球晶片貿易格局或將重塑。擁有多元化生產基地、強大專利組合及靈活供應鏈的企業,將於中長期突圍而出。策略聯盟、垂直整合及本地化投資,或成為行業可持續增長的新標準。
編輯評論:NVIDIA的「冰火兩重天」與香港投資者的啟示
NVIDIA現時既有強勁基本面,又面對外圍嚴峻挑戰,正好反映現代科技企業的兩難處境。AI熱潮確實帶動公司業績爆發,但面對地緣政治、政策風險,任何科技巨頭都難以獨善其身。對香港投資者而言,NVIDIA的故事不單是「買定唔買好」的簡單選擇,更是一個深思行業未來、全球化與本地化博弈的縮影。
值得深究的是,NVIDIA的風險並非單靠財報數字就能完全反映。美中科技戰、供應鏈斷裂,這些結構性問題就算短期內未爆發,長遠都會影響行業格局。若香港投資者只著眼於短線反彈或技術指標,忽略了這些深層風險,隨時會「中伏」。反過來講,若能從宏觀層面審視,選擇具全球布局、研發實力強的公司,並做好資產配置,反而能在波動市況下立於不敗之地。
最後,NVIDIA的經驗提醒我們,科技創新與地緣政治已經密不可分。未來香港資本市場要發揮「超級聯繫人」角色,除了捕捉AI、半導體等新經濟機遇,更要警覺國際局勢變化,靈活調整策略。否則,科技股的「黃金時代」隨時會因一紙禁令或一場危機而逆轉。
NVIDIA今日的波動,只是全球科技行業新秩序下的冰山一角。投資者要有全局視野,才能真正洞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