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 CEO 警告:美國AI競賽落後中國,出口限制反令中國自給自足
美國政府對人工智能(AI)投資不足的憂慮,並非以色列獨有——隨著中國在AI發展上迅速追趕,美國同樣響起警號。
黃仁勳:AI發展需視為國家戰略
Nvidia行政總裁黃仁勳最近在華盛頓的Hill & Valley Forum上,呼籲美國政策制定者將AI定為長遠戰略重點,並投放資源於AI人才再培訓。他強調:「全世界有一半AI研究員係中國人,呢個事實必須影響我哋點樣理解呢場競賽。」
黃仁勳指出,美國必須全面擁抱AI技術,積極推動勞動力再培訓,確保每個工人都掌握AI應用。他在記者會上直言,美國與中國的領先優勢已經非常細微:「佢哋(中國)緊貼我哋後面。」
他特別提到被美國列入黑名單的中國科技巨頭華為,認為華為係全球最具實力的科技公司之一,並指其在AI晶片自給自足方面已取得巨大進展,為中國市場度身訂造AI晶片。
美國出口管制反令中國AI加速自立
Nvidia過去一直被認為較少受中美芯片出口爭端影響,但現時已遭重創。特朗普政府的出口限制,令Nvidia無法向中國出售H20處理器——這些晶片對AI研發及訓練至關重要。Nvidia估計,因為限制,收入或損失高達55億美元。
Nvidia認為,這些限制措施其實適得其反,只會加速中國(尤其華為)自主研發AI晶片,減少對西方科技依賴。黃仁勳直言:「我哋正將自己嘅優勢置於風險之中。」
華為AI威脅日增,美國需加快應變
早前Nvidia高層在與美國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閉門會議中,亦表達同樣憂慮。有消息指,Nvidia官員警告,若中國AI公司DeepSeek的先進AI模型R1並非用Nvidia晶片,而係用華為晶片訓練,全球對華為硬件的需求將會急劇上升。
在華盛頓論壇上,黃仁勳將現時的AI革命比喻為工業革命,認為美國當年之所以領先全球,係因為更快採用能源技術,而非糾結於被取代的工人。
配合這個思路,Nvidia宣布未來五年將於美國投資500億美元建設AI基礎設施,包括與鴻海合作,在休士頓附近興建AI伺服器生產設施。
AI會取代工人?黃仁勳:工作本質會變
雖然黃仁勳相信AI最終會取代現時大量職位,但他淡化了大規模失業的憂慮,認為「工作」本身會隨AI發展而轉型。
在Nvidia最近於聖荷西舉行的會議上,他預測全球到今個十年尾將出現至少五千萬勞動力短缺。為應對這個缺口,公司推出了Groot N1——一個專為人形機械人而設的基礎AI模型。
編輯評論:AI競賽已進入深水區,單靠封鎖難阻中國突圍
黃仁勳的警告,對美國科技界、以至全球AI產業都帶來深遠啟示。美國一方面希望透過出口管制壓制中國AI發展,另一方面卻忽略了中國龐大的科研人才庫和自給自足的決心。事實上,歷史已多次證明,技術封鎖只會激發被封鎖國家加速自主創新,最終甚至可能反過來威脅原本的領先者。
從香港角度觀察,這場AI「軍備競賽」對本地創科產業同樣有啟示。香港作為中西科技交流樞紐,若能善用自身優勢,推動AI人才培育及產業應用,有望在全球AI生態中搶佔一席之地。但如果只寄望外來技術,忽略本地創新,隨時會被時代拋離。
更值得關注的是,AI普及下的勞動力轉型問題。香港社會一向重視教育與專業技能,但面對AI衝擊,傳統職業保障已不再穩固。政府和企業必須預早規劃,推動全民AI素養提升,否則一旦AI洪流來襲,受影響的不會只係工人,更可能係整個社會的競爭力。
總結而言,AI競賽已經唔再係單靠「圍堵」就能贏到的遊戲,美國、中國以至香港,都需要真正投資於人才、基礎設施同創新生態,否則只會被更快、更靈活的對手迎頭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