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CEO黃仁勳警告美國議員:晶片出口限制或令華為崛起
英偉達(Nvidia Corporation,NVDA)首席執行官黃仁勳近日與美國國會議員會面,表達了對美國政府實施的人工智能(AI)晶片出口限制的擔憂。他認為,這些限制可能會間接幫助中國的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在全球人工智能競賽中獲得競爭優勢。
據路透社報道,黃仁勳在與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的閉門會議中,與其他英偉達高管一同表達了擔憂,認為美國限制中國獲得尖端晶片的努力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知情人士透露,如果華為的DeepSeek R1模型是在華為晶片上訓練的,或者未來華為的開源模型針對華為晶片進行了高度優化,那麼這可能會在全球範圍內創造對華為晶片的需求。
英偉達發言人約翰·里佐(John Rizzo)確認了黃仁勳與議員們的會面,並表示他討論了“人工智能作為國家基礎設施的戰略重要性,以及投資美國製造業的必要性”。里佐還表示,黃仁勳“重申了英偉達對政府在全球推廣美國技術和利益的努力提供全力支持”。
同一天,英偉達也批評了亞馬遜(Amazon.com, Inc.,AMZN)支持的Anthropic公司關於人工智能晶片出口限制的指控,敦促美國公司關注創新,而不是提出誇張的指控。
上個月,美國政府禁止英偉達向中國市場銷售其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H20晶片,此前該晶片已開始出貨。英偉達預計,在截至4月27日的第一季度中,將因H20晶片的庫存和採購承諾而遭受55億美元的損失。
與此同時,華為已開始填補英偉達在中國市場的空白。上個月,有報道稱,這家中國科技巨頭正在準備大規模出貨自己的人工智能晶片,以滿足中國對替代品的需求。
截至目前,英偉達股價年初至今下跌19.30%,但過去12個月仍上漲34.41%。在交易結束時,英偉達股價上漲2.47%至111.61美元。
作為編輯,我認為黃仁勳的言論反映了美國政府的出口限制政策可能帶來的複雜性和潛在風險。這些限制的初衷是為了維護美國的國家安全和技術優勢,但實際上可能適得其反,間接幫助了中國企業,如華為,在全球市場上獲得競爭優勢。這也凸顯了全球科技產業的相互依存和競爭態勢,以及政府在制定政策時需要謹慎考慮其可能帶來的後果。
此外,這也反映了英偉達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壓力。華為作為中國科技產業的領軍企業,不斷加大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入,以挑戰英偉達在中國市場的地位。英偉達需要採取有效的策略,以應對華為的競爭,並在中國市場中保持其領先地位。
總的來說,黃仁勳的警告和英偉達的處境反映了全球科技產業的複雜性和競爭態勢,以及政府在制定政策時需要謹慎考慮其可能帶來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