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彩AI預測賽後檢討!邊個模型預測最叻? 每次攪珠當晚10:30更新免費睇!

輝達 vs 華為:AI晶片霸主之爭?

Nvidia vs. 華為:中國科技巨頭能否追趕AI晶片領頭羊?

Nvidia vs. 華為AI晶片競賽

華為由手機王者蛻變為中國科技基石

華為最初因為智能手機而享譽全球,但隨著近年美國出口管制升級,華為已經由「手機品牌」變身為中國科技自主的中流砥柱。就好似美國的Intel一樣,華為現時的角色不單止是晶片設計,還涵蓋半導體、人工智能、電訊網絡等多個關鍵領域,目標係確保中國科技自給自足,抵禦西方技術封鎖。

中國AI圈子近期已經憑DeepSeek這個項目在AI股市掀起波瀾,而據《華爾街日報》消息,華為最新AI晶片Ascend 910D更有機會進一步顛覆現有格局。據傳Ascend 910D效能有望超越Nvidia H100——這款Nvidia旗艦晶片正是訓練現時主流大型語言模型(LLM)的心臟。

早前我們曾經分析過,Nvidia大約14%收入來自中國(如果計埋新加坡轉口,甚至高達33%)。隨住華為新一輪攻勢,Nvidia會否步Tesla後塵,被中國本土競爭對手(如比亞迪)迎頭趕上?

AI晶片實力排行榜:Nvidia仍然領先,但華為急起直追

目前Nvidia最新B200晶片(採用Blackwell架構),效能上無出其右。不過,晶片硬件之外,部署方法同樣關鍵。例如,現時全球最快超級電腦El Capitan採用AMD EPYC處理器及Instinct MI300A加速卡。

但Nvidia之所以能穩坐AI運算霸主,關鍵係佢一條龍式「全棧」方案——硬件、網絡、軟件緊密結合,成為數據中心AI運算首選。AI熱潮初期,Nvidia主要靠A100(Ampere架構)賣俾Meta、Microsoft、Alphabet等雲端巨頭,之後再推H100(Hopper架構)。

直到2022年10月,美國商務部對A100、H100實施出口管制。為咗繼續賣貨俾中國,Nvidia將兩款產品「閹割」成A800、H800。

中國AI模型DeepSeek R1訓練階段用H800,推理階段則用華為Ascend 910C。據DeepSeek團隊稱,Ascend 910C效能大約只有H100的60%,而且用7nm製程(相比之下,Nvidia Hopper、Blackwell用台積電4nm,更高密度、更強算力)。

隨住美國出口限制進一步收緊,華為Ascend 910C晶片預計今年5月開始大規模量產。下一步,Ascend 910D雖然未能正面對決Nvidia H200或B200,但效能已經卡在H100同H200之間,逼近Nvidia領先集團。

中國AI晶片自給自足:必然還是遙不可及?

中國AI晶片要全面普及,依然面對不少挑戰。以Ascend 910C為例,華為要同時結合兩顆Ascend 910B晶片,並透過一系列空殼公司「瞞天過海」說服台積電代工,這一招最早由《The Information》揭發。

目前中國正處於「過渡期」——要靠龐大走私網絡繞過美國出口限制。不過,長遠來講,中國已經建立起自家AI產業鏈,包括華為(設計)、中芯國際(製造)、長鑫存儲(高頻寬記憶體HBM)。

據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分析,中國甚至已經囤積超過一年用量的HBM存貨。

換句話說,中國必須自建一套「尖端晶片生態圈」。美國則憑借全球霸權,掌控台灣台積電、南韓SK海力士等HBM供應鏈,同時Nvidia、AMD、Intel三大設計商總部都在加州。

今年Intel、台積電已經準備量產2nm製程晶片,中國則還差一代,目標係5nm。不過,美國亦可透過荷蘭ASML限制,中國要用最先進的EUV曝光機仍然舉步維艱。

但根據分析師William Huo最新報告,中芯國際其實有能力量產5nm晶片。以現時中國技術進步速度推算,2030年前美國所有出口限制極有可能被中國逐步破解。

更重要係,中國目前掌控全球90%稀有金屬精煉產能——這些金屬正是高端電子產品的命脈,為中國提供強大談判籌碼。

編輯評論:AI晶片競賽的「地緣科技冷戰」新格局

華為與Nvidia之爭,表面上是技術與市場競賽,但背後其實是地緣政治、產業鏈安全與全球科技主權的角力。美國憑藉技術封鎖,短期內確實可以壓制中國AI晶片發展,但這種「堵截式」策略長遠只會加速中國自立門戶,甚至帶動亞洲整體半導體產業鏈「去美化」。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並非單靠華為單打獨鬥,而是整合了設計、製造、記憶體等全產業鏈資源,這種「國家隊」模式雖然效率未必及得上市場化企業,但在面對外部壓力時卻有更強韌性。

另一方面,Nvidia現時雖然技術領先,但晶片產能嚴重依賴台積電,一旦地緣局勢惡化,供應鏈安全會成為最大隱患。加上中國在稀有金屬精煉上的壟斷地位,未來科技冷戰絕不單純是「軟硬件比拼」,而是資源、政策、產業生態的全方位較量。

最後,香港作為中美科技競爭的「夾心層」,本地創科發展必須關注全球產業鏈重構帶來的風險與機遇。未來幾年,AI晶片的國產化進程或許會迎來突破性進展,而這場「矽戰」亦將深刻改變全球科技與經濟格局。香港創科界、資本市場及政策制定者,必須提早部署,才能在新一輪科技浪潮中搶佔有利位置。

Cha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