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股價急挫 美國出口限制H20晶片至中國、香港及澳門 供應鏈亞洲股齊插水
美國AI晶片巨頭Nvidia(納斯達克:NVDA)近日再次成為市場焦點。公司在最新的8-K文件中披露,美國政府已要求Nvidia出口旗下H20產品線到中國、香港、澳門及D:5國家前,必須先取得出口許可證。消息一出,Nvidia股價在盤後交易時段即時急挫超過6%。
美國政府表示,這項出口許可要求旨在減低中國超級電腦利用Nvidia H20整合晶片的風險。雖然Nvidia早於4月9日已獲通知,但美方本周進一步強調,這項規定將無限期生效。
Nvidia預計,受新出口限制影響,公司在截至4月27日的2025財政年度第一季度,與H20產品相關的損失將高達41.4億英鎊(約55億美元)。這筆損失來自現有庫存可能難以銷售、已簽採購協議或要取消,以及其他相關服務損失。
Nvidia憑藉AI熱潮帶動2024年股市大漲,但自從美國總統特朗普升級對中國的關稅措施,引發市場恐慌,累計市值蒸發數萬億美元,Nvidia年初至今已跌16.45%。
亞洲供應鏈股價齊插水
Nvidia的供應鏈主要集中在亞洲。消息公布後,區內多間為Nvidia生產及供應零件的公司,股價於周三交易時段明顯下挫。
例如,日本半導體測試設備商Advantest股價下跌6.55%;半導體晶圓生產商三星電子及台積電則分別跌3.36%及2.51%;記憶體模組生產商SK海力士及組裝大廠緯創,股價亦分別跌3.65%及2.73%。
不過,Bernstein分析師Stacy A. Rasgon領導的團隊指出,限制H20晶片出口「並不合理」,因為該產品效能其實低於中國已經可以買到的同類產品。Bernstein認為,這項新規例實際上等於「將中國AI市場拱手讓給華為」。
特朗普則表示,希望藉加徵關稅推動美國本土製造業,並期望中國因高關稅壓力,最終願意與美國談判達成更佳貿易協議。
Nvidia重申加碼美國本土生產投資
與此同時,Nvidia本周亦再次強調,計劃於本世紀剩餘時間內,在美國投資高達3766.9億英鎊(約5000億美元),重點發展AI數據中心及超級電腦,合作夥伴包括台積電、鴻海(富士康)、緯創、Amkor及SPIL等。
Nvidia表示,正與各大製造夥伴合作,在美國興建專門設計及開發Nvidia AI超級電腦的工廠。目前已於亞利桑那州及德州,動工興建逾百萬平方呎廠房,用於生產Blackwell晶片及AI超級電腦。
Nvidia行政總裁黃仁勳表示:「全球AI基礎建設的引擎,首次於美國本土建造。增加美國製造,有助我們更好地應對對AI晶片及超級電腦不斷增長的需求,強化供應鏈,提升企業韌性。」
記者評論:科技冷戰下的晶片新戰場 美國政策是否自斷後路?
美國對Nvidia H20晶片出口的突如其來限制,表面上是圍堵中國AI發展,實際卻暴露出美國科技政策的兩難。首先,Nvidia H20本身已經是為了規避美國早前對高階AI晶片出口中國的限制而特別設計的「降規版」產品。如今連這類產品都被禁,等同宣告美國對中國AI硬件封鎖進一步升級。
但這樣的政策真能達到預期效果嗎?Bernstein的觀點值得深思——當美國不斷自我設限,反而促使中國加快自主研發AI晶片,甚至讓華為等中國企業直接受惠。這不單止是經濟利益的流失,更可能加速「科技脫鈎」與全球供應鏈重組。長遠而言,美國企業如Nvidia自身亦會受損,因為中國市場體量巨大,失去這片市場,對研發投入及全球競爭力都會帶來壓力。
另一方面,Nvidia高調宣布巨額投資美國本土生產,無疑是向美國政府及市場遞交「政治正確」的答卷。但現實是,半導體產業鏈高度全球化,單靠美國本土製造根本無法完全取代亞洲成熟供應體系。這種「去中國化」及「去亞洲化」的策略,能否真正落地,還是會帶來成本高企、效率下降,甚至延誤技術迭代,值得密切觀察。
最後,這場科技冷戰已經不止於企業層面,更是中美兩國產業政策、國家安全與全球經濟利益的複雜博弈。投資者、產業界以至普通消費者,都難以置身事外。Nvidia事件只是冰山一角,未來類似風波只會愈演愈烈。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及科技樞紐,更應密切關注這場大國博弈對本地產業鏈、資本市場及創科發展的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