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 個個AI模型都話可以處理長文和大量數據? Deepseek只係中游,Grok3 GPT4.1都要輸俾佢?

輝達暴跌,華爾街受壓?股市分析與展望

英偉達重挫或拖累華爾街走勢

美國主要指數期貨目前預示周三開市將會低開,繼周二大市震盪後溫和收跌後,市場有機會進一步下行。

英偉達領跌科技股 市場氣氛受壓

AI巨頭英偉達(Nvidia,NVDA)在盤前交易急跌6.8%,成為市場焦點。公司預計第一季業績將因H20集成電路面臨高達約55億美元的相關支出。英偉達於證監會(SEC)文件中提到,美國政府現時要求出口其圖像處理器(GPU)至中國及其他國家時必須申領許可證。

荷蘭晶片製造商ASML(ASML)亦因美國關稅引發對2025及2026年前景不確定性的警告,盤前大幅走弱。

不過,這種負面情緒部分被美國商務部公佈三月份零售銷售大幅上升的數據所抵銷。

美股周二震盪收跌 投資者觀望氣氛濃厚

周一大市大幅波動後,周二美股繼續缺乏明確方向,主要指數在升跌之間徘徊,最終小幅收低。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155.83點或0.4%,收報40,368.96點;標普500指數跌9.34點或0.2%,收報5,396.63點;納斯達克指數微跌8.32點或0.1%,報16,823.17點。

市場觀望情緒濃,投資者消化最新企業業績及關稅相關消息。特朗普總統表示,汽車行業或獲臨時關稅豁免,特別是墨西哥和加拿大等國。同時,美國亦傳出正就藥品和半導體進口展開調查,或將加徵關稅。

美國經濟數據:進口價格微跌 出口價格持平

勞工部報告顯示,三月份進口價格微跌0.1%,二月份經下調後為上升0.2%。市場原預期三月進口價格持平,二月初步數據為升0.4%。出口價格三月持平,二月則經上調後升0.5%。

另紐約聯儲報告指,四月份紐約製造業活動輕微下滑。

銀行股領漲 交通股受壓

大多數板塊周二波幅不大,惟銀行股表現突出,KBW銀行指數升1.7%。美國銀行(BAC)及花旗(Citi)首季業績勝預期,股價明顯造好。網絡股亦有支持,但運輸股則拖低道瓊斯運輸指數1.1%。

商品及貨幣市場動向

原油期貨上升0.66美元至每桶61.99美元,較周二微跌0.20美元後回升。黃金則升83.90美元至每盎司3,324.30美元,周二亦曾升14.10美元。

匯市方面,美元兌日圓報142.60,較周二紐約收市的143.21略跌;兌歐元報1.1350,高於昨日的1.1282。

亞洲股市:中港逆市 其餘普遍下挫

雖然中國GDP及多項經濟數據優於預期,亞洲股市周三大多下跌。中美關稅陰霾揮之不去,中國因應貿易摩擦暫停波音採購,特朗普則強調「球在中國手上」,呼籲中方主動談判以緩解關稅壓力。

中國國務院任命李成剛為新任商務部副部長、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取代王受文,顯示中方應對貿易戰的策略調整。

上海綜合指數升0.3%報3,276點,國家統計局公佈首季GDP按年增長5.4%,勝預期5.1%,與上季持平。三月零售銷售按年升5.9%,工業生產升7.7%,固定資產投資首季升4.2%,均高於預期。

香港恒生指數跌0.9%至21,056.98點。中美緊張升級下,香港郵政宣佈即日起暫停海運郵件寄美,4月27日亦將暫停含貨物的空郵郵件服務,指因美國徵收「霸凌」關稅。

日本市場受英偉達出口限制消息拖累,科技股大跌。日經225指數跌1.0%至33,920.40點,東證指數跌0.6%。Advantest挫6.6%,東京電子跌1.5%,軟銀跌2.5%。

南韓KOSPI跌1.2%至2,447.43點,三星電子挫3.4%,SK海力士跌3.7%。

澳洲股市震盪微跌,礦業及科技股受全球貿易緊張拖累。紐西蘭S&P/NZX-50指數則升0.5%。

歐洲股市:科技股重挫 市場關注央行減息

歐洲股市周三下跌,ASML警告關稅不確定性,英偉達因美國出口管制將承受55億美元費用。投資者亦關注歐洲央行周四議息會議,市場普遍預期減息25點子。

英國三月通脹放緩至2.6%,主因汽油價格下跌,低於二月的2.8%。核心通脹亦由3.5%降至3.4%,符預期。

法國CAC 40跌0.4%,德國DAX跌0.3%,英國FTSE 100跌0.2%。ASML及英飛凌因美國對英偉達H20 AI晶片出口設限而大跌。

Ipsen SA雖首季銷售強勁且維持全年指引,但股價下挫。喜力(Heineken)公布首季業績勝預期,重申全年展望,股價造好。Sartorius AG業績勝預期,並表示2025年將更具盈利能力,股價急升。

美國經濟數據:零售銷售強勁 工業生產待公布

美國商務部公布三月零售銷售大增1.4%,二月僅升0.2%,勝預期1.3%。汽車及零件銷售大幅反彈5.3%,二月曾跌1.6%。扣除汽車,零售銷售升0.5%,二月升0.7%,亦高於預期。

聯儲局將於9:15am ET公布三月工業生產,市場預期跌0.2%。全國住宅建築商協會將於10am ET公布四月住宅市場指數,預期由39降至37。商務部同時會公布二月商業庫存,預期升0.2%。

能源資訊署10:30am ET公布4月11日止一週原油庫存,預期減少170萬桶。克利夫蘭聯儲主席Beth Hammack、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及堪薩斯城聯儲主席Schmid將分別於不同活動發表講話。

編輯評論:科技戰升級 全球市場進入「新常態」?

今次英偉達大跌,不單反映單一企業的財務壓力,更揭示中美科技戰已步入新階段。美國出口管制直指AI晶片核心,令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動盪。ASML、英飛凌等歐洲科技巨頭同樣受壓,說明美國政策外溢效應巨大。

中國雖然經濟數據亮麗,但貿易戰變數持續,政策層面亦見調整。香港作為中美貿易樞紐,郵政暫停美國貨物郵件,反映本地企業及市民已感受到地緣壓力。這種「科技脫鈎」趨勢,未來或會令香港、亞洲甚至全球市場更頻繁出現震盪,傳統「全球化」投資策略或需重新審視。

另一方面,美國零售銷售強勁,意味本土消費力仍然旺盛,為經濟提供一定支撐。惟企業盈利與地緣風險的拉鋸,將令市場波幅加劇,投資者宜加強風險管理,靈活部署。

在這個新常態下,「科技安全」與「經濟效率」的權衡,或成未來數年全球經濟的主旋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如何在中美博弈間尋找新定位,值得每一位投資者、企業家及政策制定者深思。

Cha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