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指責Anthropic就晶片出口限制「講大話」
Nvidia近日公開批評人工智能初創公司Anthropic,指對方就美國對中國的晶片出口限制問題誇大其詞。
Nvidia發言人週四(5月1日)向CNBC表示:「美國企業應該專注於創新,迎難而上,而不是去散播那些所謂大型、重型、敏感電子產品會被藏在『孕婦肚』或者『活龍蝦旁邊』走私的荒謬故事。」
Nvidia的回應,源於Anthropic最近一篇博客文章,該文指控中國利用上述手法走私高階AI晶片。Anthropic在文中寫道:「特朗普政府正確地意識到,AI將成為與中國戰略競爭的核心,美國應該利用出口管制來維持和加強其AI領導地位。」
Anthropic又指出:「雖然美國在AI發展上仍然領先,但中國的AI實驗室,例如DeepSeek,已利用出口管制生效前獲得的晶片取得重大進展,這凸顯了對先進晶片實施強力出口管制的重要性。」
據CNBC報道,這些出口限制是在總統拜登任期最後階段制訂,預計5月15日生效,被稱為「Diffusion Rule」,目的是限制先進AI晶片及模型權重的出口,防止中國等國家在AI競賽中迎頭趕上。
拜登政府當時強調:「為了提升美國國家安全和經濟實力,我們必須確保這項關鍵技術不被外流,全球AI生態系統應該運行在美國的軌道上。我們亦會與AI公司和外國政府合作,建立安全與信任標準。」
不過,CNBC指出,特朗普正考慮修訂這些限制,令本已充滿爭議的規則再添不確定性。
早前,一批參議院共和黨人致函白宮,要求特朗普撤銷拜登的出口管制規定,指這些措施可能阻礙本土創新,並破壞現有國際合作夥伴關係。信中寫道:「這些規則每多留一天,美國企業就面臨更多不確定性、投資停滯,以及失去難以挽回的全球合作機會。」
Anthropic則希望政府對進口實施更嚴格限制,這可能直接影響Nvidia的收入。Nvidia發言人強調:「中國擁有全球一半的AI研究人員,從基層到高層都有極具實力的專家。美國不能靠操控監管機構來贏得AI競賽。」
編輯評論:科技冷戰下的敘事戰爭與現實利益
這場Nvidia與Anthropic之間的爭拗,表面上是關於美國對中國AI晶片出口的政策分歧,實際上卻反映了美中科技冷戰下,企業、政府與輿論之間的敘事權爭奪。
首先,Anthropic利用「孕婦肚」、「活龍蝦」等走私說法,既有誇張成分,也反映出美國科技界對中國取得先進AI硬件的焦慮。但這些說法未必有充分證據支持,更多是為了推動更嚴格的出口限制,甚至可能有意引導政府制定對競爭對手不利的政策。
Nvidia作為全球AI晶片龍頭,明顯不希望出口限制影響其全球市場,特別是中國這個龐大客戶。它批評Anthropic「講大話」,既是為自身商業利益辯護,也是在提醒外界,過度政治化和妖魔化對手,最終會損害美國自身的創新能力和全球競爭力。
值得留意的是,這場爭論不僅是技術或商業問題,更涉及國家安全、產業政策、國際合作與信任等多重層面。美國一方面想維持AI領先優勢,另一方面又擔心過度限制會反噬本國企業,甚至削弱與其他國家的關係。
從香港或亞洲視角觀察,這場美國內部的爭論,提醒我們:科技競爭已不再只是技術本身,而是圍繞敘事、政策和國際規則的多維角力。未來,企業如何在全球化與地緣政治之間求存,將考驗每一家科企的智慧與靈活度。
總括而言,Nvidia與Anthropic的爭執,不單是美國AI產業內部的利益分歧,更是全球科技治理格局變動的縮影。對香港等地的科技從業者而言,如何在這種大國博弈下保持競爭力與彈性,值得深思。
—
Toast為餐飲業平台引入AI智能引擎
美國餐飲科技平台Toast宣布,已為其雲端數碼平台加入AI智能引擎ToastIQ,進一步推動餐飲業數碼轉型。
Toast表示,ToastIQ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及洞察分析,能為餐廳提供即時提示、建議及自動化工作流程,協助提升營收、優化決策、提升營運效率及打造獨特的賓客體驗。
Toast總裁兼聯合創辦人Steve Fredette指出:「餐廳擁有大量數據,但往往缺乏時間或專業知識去解讀和運用。我們希望透過ToastIQ,為餐飲生態圈的每個崗位注入智能化功能,令個人化、快捷操作和高效協作成為可能,最終推動業務突破性增長。」
ToastIQ的功能包括:點餐升級建議(Menu Upsells),讓員工在點餐時向顧客推薦升級選項;電子便條(Digital Chits),突顯特別場合或重要賓客資訊,幫助員工提供更貼心服務;以及「一覽班次」(Shift at a Glance),協助經理即時向員工傳遞當日特別菜式或人手安排等資訊。
此外,ToastIQ亦升級了AI營銷助手,能自動制定詳細的市場推廣計劃,並透過廣告工具讓餐廳經營者直觀了解數碼廣告如何帶動實際收入。
Fredette強調:「這標誌著餐飲科技創新進入新階段——軟件不再只是工具,而是成為餐廳專業人員的夥伴,幫助他們提升專業水平。」
事實上,AI工具正逐步改變餐廳分析顧客數據、食品安全測試、甚至在實驗室重現味道的方式。根據PYMNTS與American Express的研究,餐廳業者已發現數碼工具和現代化方案有助簡化營運流程,滿足顧客對無縫體驗的需求。
Toast行政總裁Aman Narang去年亦表示,公司會持續創新,為餐廳客戶帶來更大價值。他透露,目前Toast已服務近12.7萬個地點,市佔率過去三年翻倍,但美國市場滲透率僅14%,未來增長空間巨大。
編輯評論:AI如何重塑香港餐飲業的未來?
Toast為餐飲業引入AI智能引擎,正好映照香港餐飲業當前面對的數碼轉型挑戰與機遇。
香港餐飲業長期以來以人情味、效率及創意見稱,但在疫情後,勞動力短缺、成本壓力及顧客期望提升,迫使業界要更積極擁抱數碼化。ToastIQ這類AI解決方案,為本地餐廳提供了值得參考的路徑——利用大數據及智能分析,提升服務個人化、加強營運透明度、優化人手調配,甚至針對顧客喜好自動推送推廣資訊。
不過,AI落地並非單靠技術本身。餐廳經營者必須有數據思維,願意投入資源培訓員工、調整流程,才能真正發揮AI的價值。否則,數碼工具只會淪為「花瓶」,難以帶來實質效益。
從更宏觀角度看,AI不單會改變餐廳營運,還可能重塑整個餐飲生態圈——包括食材供應、顧客服務、外賣平台、甚至食品安全監管。對香港這個國際美食之都而言,如何善用AI提升競爭力,同時保持本地特色,將是未來數年餐飲業成敗的關鍵。
總結來說,Toast的創新不單是技術突破,更是行業轉型的信號。香港餐飲業若能善用AI,將有望在新一輪數碼競爭中突圍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