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股價逆市上揚,Alphabet急跌:背後原因何在?
NVIDIA(英偉達)股價於5月7日收市報117.06美元,單日升幅達3.10%。雖然2025年以來,NVIDIA股價累計下跌約15%,但今次反彈正好展示其在波動市況下的韌力。多項因素推動了這家晶片巨頭當日的強勢表現。
首先,NVIDIA持續受惠於AI數據中心晶片需求強勁,尤其是新一代Blackwell架構。據報道,亞馬遜、微軟、Alphabet等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正維持甚至增加AI基建的資本開支(Capex),亞馬遜預計2025年投入高達1,050億美元,Alphabet則重申會投放750億美元。這些承諾反映NVIDIA的GPU依然是AI應用的「黃金標準」,投資者亦因此對早前市場擔心AI投資放緩(如DeepSeek的低成本AI模型帶來的衝擊)感到無需過慮。
其次,NVIDIA的策略部署亦增強了市場信心。公司積極進軍AI雲端服務,甚至有機會與亞馬遜、微軟等超級雲端企業正面競爭。TD Cowen分析師Michael Elias特別提到,NVIDIA與Digital Realty簽訂大型數據中心租賃協議,預期2025年有望於數據中心租賃領域領先同業。此外,NVIDIA行政總裁黃仁勳將於5月19日Computex 2025發表主題演講,預計會有更多AI新突破,進一步推高市場憧憬。
儘管面對中國出口限制及H20 GPU錄得55億美元減值,NVIDIA的前瞻指引依舊強勁。公司預計2026財政年度首季收入可達430億美元,按年大升65%,主要受惠於Blackwell處理器銷售。以預測市盈率25倍計,NVIDIA估值較過去平均吸引,對看好AI長線增長的投資者而言,仍屬值得關注的選擇。
Alphabet急挫:監管壓力與AI競爭成主因
與NVIDIA形成強烈對比,Alphabet(GOOGL)股價大跌,收市報151.38美元,單日下挫7.26%。今次急跌源於多重利淡因素於5月7日同時爆發。
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美國司法部據報正考慮拆分Google搜尋業務,指其在網絡搜尋及廣告市場壟斷,涉嫌違反反壟斷法。雖然消息未獲官方證實,但已令投資者大感不安,因為一旦被拆分,Alphabet的核心收入來源將受嚴重衝擊。這項監管風險,疊加現時針對Google的多宗訴訟及調查,進一步加劇市場不確定性。
此外,Alphabet在AI競賽中亦面臨巨大壓力。雖然公司重申2025年將投資750億美元於AI發展,但部分投資者憂慮Google在生成式AI創新上落後於OpenAI及DeepSeek等對手。有市場消息指,Alphabet或會將部分AI支出由NVIDIA GPU轉向自家TPU(Tensor Processing Units),這個策略轉變或會影響利潤率及AI效能。更有報道指出,DeepSeek的AI模型訓練成本僅為Google的零頭,令外界質疑Alphabet的AI投資效益,進一步打擊投資者信心。
Alphabet股價亦受整體市況拖累。當日道瓊斯指數下跌逾1%,納指則因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對關稅及通脹的言論而波動。作為「七巨頭」之一,Alphabet於GOOG和GOOGL兩隻股份分別錄得8.21%及8.42%的跌幅,反映公司同時受宏觀及自身因素夾擊。
市場氛圍與投資者情緒
NVIDIA與Alphabet於5月7日的截然不同走勢,正好反映2025年科技股復甦步伐不一。NVIDIA受惠於AI硬件領導地位無可撼動,Alphabet則在AI生態圈面對監管及競爭壓力。社交媒體X上的討論,亦可見市場普遍認為NVIDIA「穩住陣腳」,而Alphabet的急跌則令納指(QQQ)及標普500(SPY)等指數受壓。
投資者現時亦密切關注即將到來的關鍵事件。NVIDIA將於5月28日公布業績,分析師普遍預期Blackwell晶片銷售及AI需求會帶動業績超預期。至於Alphabet,未來監管發展及AI策略更新將左右其短線走勢。兩家公司雖同屬AI革命要角,但投資者對其增長前景及風險的評價已出現明顯分歧。
金融學習模型(FLMs)新趨勢
由Sergey Savastiouk領導的Tickeron,正積極將AI融入金融市場,開發出一系列金融學習模型(FLMs)。這些模型結合先進技術分析與人工智能,協助交易者更精確地捕捉市場走勢。主要產品包括適合新手的交易機械人、高流動性股票機械人,以及提供即時AI見解的分析工具。Tickeron的AI交易機械人與「雙重特工」功能,能同時發掘牛市及熊市信號,令交易決策更全面。隨著機器學習技術進步,AI主導的金融決策工具將會愈趨普及,這亦與AI在金融界角色日益重要的大趨勢不謀而合。
展望未來
截至2025年5月7日,NVIDIA的強勢持續,反映其在AI硬件領域的主導地位及靈活策略,令其成為市場寵兒,即使早前曾出現波動。反觀Alphabet,則要面對監管陰霾及AI競爭壓力,短線前景未明。NVIDIA乘著AI浪潮高速前進,Alphabet則需在風高浪急下重建投資者信心。
對投資者來說,訊息非常清晰:NVIDIA的增長故事依然吸引,但Alphabet的挑戰則值得審慎對待。在創新、政策及市場情緒交織下,5月7日正好提醒大家,即使是科技巨頭,在不同局面下亦可出現截然不同的命運。
編輯評論:AI競賽的分水嶺與科技巨頭的未來
NVIDIA與Alphabet這一日的表現,不僅僅是業績或新聞的反映,更是一場關於「誰能真正主導下一波AI革命」的預演。NVIDIA的硬件霸主地位,讓它在AI基建爆發期如魚得水,但這種優勢能否持續?當雲端巨頭如Google開始自研AI晶片(TPU),而AI模型訓練成本日益下降,NVIDIA會否被邊緣化?這值得每個投資者深思。
Alphabet的困境其實亦揭示了平台型企業的兩難:一方面,它們的規模和影響力帶來壟斷嫌疑,成為監管目標;另一方面,創新步伐稍慢就會被市場無情拋棄。AI競賽不是單靠資金砸出來,還要有策略、技術突破和生態圈協同。DeepSeek等新貴的低成本模型,或許會改變AI產業的遊戲規則。
從香港投資者角度,這場「AI大戰」值得關注的不只是短線股價波動,更是背後產業格局的深層變化。未來數年,AI硬件、軟件和應用層的主導權,或會多次易手。NVIDIA和Alphabet的命運,將會是整個科技產業轉型的縮影。投資者不妨跳出「巨企必勝」的思維,重新審視科技股的風險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