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彩AI預測賽後檢討!邊個模型預測最叻? 每次攪珠當晚10:30更新免費睇!

輝達中國困局:晶片戰下的三角戀?

晶片戰中的愛情三角:NVIDIA夾縫求生,中美AI競賽白熱化

NVIDIA行政總裁黃仁勳近日接受CNBC訪問時坦言,若錯失中國人工智能市場,將是「極大損失」。預計未來兩年,中國AI市場規模將達五百億美元。面對美國對中國科技出口的嚴格限制,NVIDIA正再度研發一款經修改的GPU,務求在合法範圍內繼續供貨中國。

NVIDIA中美晶片戰

美國出口禁令下的NVIDIA兩難

近年,美國政府對中國祭出多項AI硬件出口限制,令NVIDIA在中美兩地經營舉步為艱,甚至被指控涉嫌晶片走私中國。黃仁勳明言,NVIDIA會支持美國利益,但同時希望維持與中國的合作關係。

美國擔心中國在AI競賽中超前,因而屢次收緊高端AI硬件出口,導致NVIDIA與中國科技巨頭如字節跳動、阿里巴巴及騰訊等的生意受阻。據報道,這些中國企業合共向NVIDIA下單160億美元的H20 GPU,但NVIDIA因政府禁令無法交貨,更可能因違規出口H20 GPU而面臨55億美元罰款。NVIDIA亦證實,正研發新一代合規GPU,期望合法出口中國。

「禁令循環」:晶片規格與政策博弈

事實上,H20 GPU本身就是為配合美國出口規定而由H800 GPU修改而來,而H800又是H100的「閹割版」,減低了互聯帶寬。H100的傳輸速度高達600GB/s,H800則降至300GB/s,以避開美國禁令。可是美國政府其後又取消以傳輸率作為限制依據,改為限制總運算能力,令H800也被禁,NVIDIA只好再推H20 GPU。

GPU規格限制示意圖

根據Omdia數據,字節跳動及騰訊2024年各自訂購約23萬顆NVIDIA晶片。於2025年1月底前一年內,NVIDIA來自中國的銷售額達170億美元,佔總收入13%。NVIDIA當然不願意失去中國客戶,但同時又要應對美國愈趨嚴苛的出口審查。

「晶片走私」與亞洲轉口,監管升級

在美國限制下,中國企業除合法進口外,亦被指透過鄰近國家數據中心及子公司「曲線引進」NVIDIA晶片。例如馬來西亞半導體業已加強監控晶片流向,以回應美國關注。新加坡與美國當局亦正調查價值3.9億美元的NVIDIA伺服器是否經馬來西亞「漂白」後轉運中國。

美國將全球分為三個「AI擴散框架」層級:台灣等17國屬第一級,可無限制進口AI晶片;約120國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屬第二級,有數量上限且需審批;中國、俄羅斯、伊朗、北韓等則屬第三級,全面禁止出口。企業可在無需許可下向第二級國家進口最多1,700顆GPU(約4,000-5,000萬美元),更大量訂單則需審查。

例如中國AI公司DeepSeek公開表示,其V3模型訓練用上2,000多顆H800 GPU,但有報道指其實擁有1萬顆H800及H100 GPU,並已下單更多H20。NVIDIA過去9個月已為中國市場生產超過100萬顆專用GPU。

華為自研晶片反擊,國產替代步步進逼

在外部封鎖下,華為加速自研AI晶片,推出Ascend 920,力圖追趕NVIDIA H100。僅今年,華為已向客戶(包括國企及字節跳動等私營AI開發商)交付超過80萬顆Ascend 910B/910C晶片,920預計下半年量產。金融時報更指,華為正建設先進晶片生產設施,目標是AI供應鏈多環節自給自足。

正如企業家Arnaud Bertrand所言:「中國不僅快將重建整個高端半導體生態系統,更有可能由華為一間企業獨力完成,這將是人類科技史上最驚人的成就之一。」

編輯觀點:禁令之下的創新與博弈——誰才是真正的贏家?

NVIDIA與美國政府之間的「貓捉老鼠」遊戲,反映出高科技產業全球化與地緣政治的深層矛盾。每一次禁令升級,NVIDIA就推出新一代「閹割版」GPU,既保住中國市場,又不違美國法規。這種「規格遊戲」短期內或許有效,但長遠看只會促使中國加速自研晶片,減少對美國技術依賴。

從全球供應鏈角度看,美國的出口限制固然能短暫壓制中國AI發展,但同時也令美國企業如NVIDIA失去龐大市場,甚至刺激了華為等中國企業的自主創新。當中國AI晶片實現自給自足,甚至反向出口時,全球科技權力格局或將徹底改寫。

值得香港及亞洲科技界深思的是:在中美科技冷戰的夾縫中,如何保持靈活與創新?是選擇「兩頭賺」,還是押注自主研發?這場晶片戰不僅是技術之爭,更是國際規則與產業路線的較量。未來,或許只有真正掌握核心技術與全球協調能力的企業,才能在這場持久戰中笑到最後。

Cha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