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南對華進口和對美出口雙雙創疫情後新高,貿易談判及走私問題升溫
越南四月份從中國進口及對美國出口均創下疫情以來的新高紀錄,正值河內與華盛頓就減少貿易順差展開談判,同時加強打擊經越南轉運至美國的中國貨物。
這個東南亞國家面臨美國可能在全球關稅暫停結束後,即七月底對其出口徵收高達46%關稅的風險,若成真,將嚴重打擊越南的經濟增長模式,並影響包括三星及耐克等多家跨國企業的出口業務。
河內當局已向特朗普政府多次提出建議,試圖避免高額關稅,包括嚴打中國貨物透過越南非法轉運至美國的行為。若貨品標示為「越南製造」,可享較低關稅優惠。
然而,引起美方批評的貿易趨勢不但未見放緩,反而加速發展,令越南在爭取美國讓步的貿易談判中面臨更大挑戰。
美國政府希望縮減貿易逆差,但越南對美順差在今年首四個月同比增長近25%,已是全球最高之一。美國數據顯示,僅三月份,越南對美出口額便突破135億美元,創下歷史最高單月紀錄。
多位業界高層透露,越南製造商正趕在可能加徵關稅前加快對美出口步伐。
根據越南海關數據,四月份對美出口超過12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4%,是自疫情以來的最高水平。
越南主要對美出口的海運港口——芹苴深水港,正迎來出口量激增。負責營運該港的全球最大港口營運商之一SSA Marine副總裁索倫·佩德森表示,五月份芹苴港預約出港的集裝箱船達26艘,較平均20至22艘創新高。
他指出,大部分碼頭現正接近或達到滿負荷運作,這是為應對可能的關稅上調所作的準備。
中國進口同樣創新高,越南成美中貿易轉運樞紐的質疑升溫
與此同時,越南自中國的進口額也創下疫情後新高,四月超過150億美元。
近年來,越南對美出口的增長很大程度上依賴從中國進口的原材料及零部件,兩者的金額及波動趨勢高度相似。
越南四月進口中國貨物同比增長近31%,多為供應本地工廠的工業原料,工業產值同期增長8.9%。
白宮官員指責越南只是中國貨物運往美國的中轉站,未在越南本地增加足夠價值,不能合理使用「越南製造」標籤。
針對此問題,河內自四月起加強打擊非法轉運,提升對進口貨物的監控及原產地證明的發放管理。
—
編輯評論:
越南作為全球供應鏈中轉的重要樞紐,其對中國的高度依賴和對美國的出口激增,反映出全球貿易格局在疫情後的深刻變化。雖然越南政府積極回應美國對「轉運貨」的質疑,並試圖透過嚴格監管來避免高額關稅,但目前的貿易數據顯示,越南仍難以擺脫成為中國製造商品「中轉站」的角色。
這種依賴關係帶來的風險不容忽視。若美國最終實施高關稅,將迫使越南必須加快產業升級和本地化生產,否則整體出口競爭力將大打折扣。對跨國企業而言,這同時意味著供應鏈的不穩定性和成本上升,可能促使他們重新評估在越南的投資布局。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越南的挑戰也是許多新興經濟體的縮影:如何在全球價值鏈中取得更高附加值,避免淪為低端組裝或轉運基地,是未來政策制定的關鍵課題。河內不僅要面對外部壓力,更要加快自身工業升級和技術創新,才能在國際貿易中取得更有利的位置。
總結來說,越南的貿易趨勢和美國的施壓政策相互交織,正推動這個東南亞經濟體進入一個關鍵轉型期。未來的發展將考驗越南政府的談判技巧與產業調整能力,也將影響區域乃至全球供應鏈的重構方向。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