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737 MAX客機因中美關稅戰折返美國生產基地
西雅圖消息——一架原本預定交付給中國廈門航空的波音737 MAX客機,因中美雙邊關稅互相加徵,最終被迫折返美國波音公司位於西雅圖的生產中心。這架噴上廈門航空塗裝的737 MAX,於當地時間星期日晚6時11分(格林威治時間次日凌晨1時11分)降落在波音機場。據目擊者稱,該飛機在返程途中曾在關島和夏威夷停留加油,整個返航距離約為5,000英里(約8,000公里)。
這架737 MAX原本是等待在波音舟山完成中心進行最後組裝和交付給中國航空公司的多架客機之一。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本月將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基準提高至145%,作為報復,中國則對美國商品加徵125%的關稅。由於一架新的737 MAX市場價值約為5,500萬美元,根據航空顧問公司IBA的數據,這樣高額的關稅對中國航空公司接收波音飛機造成了沉重負擔。
目前尚不清楚是波音還是廈門航空方面決定讓飛機折返美國。波音和廈門航空均未對此事作出回應。
這架波音737 MAX是該公司最暢銷的機型,其返航事件反映出航空業長期享有的免關稅地位因貿易戰而遭受嚴重破壞,導致新飛機交付流程出現混亂。這場關稅戰以及交付政策的反覆無常,正影響著波音從近五年前737 MAX進口禁令中逐步恢復的進程,也加劇了航空業的貿易緊張局勢。
分析師指出,由於關稅政策頻繁變動,許多飛機交付可能陷入停滯狀態。有航空公司CEO表示,寧願推遲接收新機,也不願支付高額關稅。
—
評論與啟示
這起波音737 MAX折返事件,不僅是貿易戰火上的一枚棋子,更揭示了全球供應鏈和製造業在地緣政治緊張下的脆弱性。航空業長期以來依賴跨國合作和免關稅政策維持高效運作,當這些政策被打破,不僅推高成本,還可能延誤交付,對航空公司營運和消費者體驗帶來連鎖影響。
更深層次來看,美中貿易摩擦不單是商品關稅的較量,更是技術和市場主導權的爭奪。波音作為美國航空工業的代表,遭遇中國市場的關稅壁壘,意味著全球航空產業鏈正面臨重構壓力。未來航空業者可能需要尋求更多元化的供應鏈策略,甚至在地生產,以降低貿易政策變動帶來的風險。
對香港及其他開放型經濟體來說,此事件亦是一個警示:全球化帶來的便利與效率,正面臨新時代的挑戰,企業和政策制定者需更靈活應對國際貿易環境變化,強化風險管理,才能保障長遠發展。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 KEY所翻譯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