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未來走向四大關鍵解析

下一步財政政策走向的四個關鍵信息

10月12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表明中央財政加杠杆的政策決心,釋放充分的積極信號,並給出地方化債、地產支持、銀行注資等主要政策方向和大致力度,有利於穩經濟和穩預期。華泰證券聚焦四個關鍵話題。

如何理解中央政府舉債空間

我國中央政府杠杆率僅為24.6%,中央財政仍有較大赤字提升空間。假設明年赤字率提高至4%,新增赤字規模將在5.3萬億元左右。本次財政政策聚焦地方政府化債、大型銀行注資、房地產回穩及重點群體保障四大領域。如何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已確定的政策包括:中央財政從地方債務結存限額安排4000億元,支持地方化債;后三個月各地共有2.3萬億元專項債券資金可安排使用(待發額度加上已發未用資金)。

如何實現全年收支平衡和預算目標

華泰證券認為,年內仍有較大概率出台新的增量財政支持,以補充當前財政收入缺口(狹義缺口1.3萬億元,廣義缺口2.8萬億元)。財政部表示要實現收支平衡,完成全年預算目標,但並未給出具體方案和具體時間表,只提及採取“綜合性措施”。根據華泰證券此前測算,2024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缺口或在1.3萬億;綜合考慮政府性基金收入,廣義財政收入缺口或達2.8萬億。

政策基調重在地方化債和政策托底

化債思路重點轉向隱性債務“顯性化”置換,2028年前整體化債規模或超過2015-2018年的12.2萬億元。財政部預告將啟動近年來化債力度最大的舉措。地方化債思路出現調整,從此前“砸鍋賣鐵”,重點轉向隱性債務“顯性化”置換,這有助於減輕地方政府壓力,改善地方政府營商環境。過去兩年隱債置換規模合計3.4萬億,主要動用地方債結存限額以及新增專項債。華泰證券預計,2028年之前化債規模(包括置換債規模)或高於上一輪12.2萬億的規模。2025年地方債務置換規模可能在2萬億以上。

未來三個月重要政策時間窗口

華泰證券建議關注10月中旬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10/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12月中上旬的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隨著11月5日美國大選懸念揭曉,財政和貨幣政策或須留足政策空間以應對外部不確定性。關注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於GDP、財政赤字目標的設定,比如3%財政赤字率紅線是否進一步突破,地方政府專項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規模是否超預期。

風險提示

1)新一輪穩經濟政策力度和執行不及預期;2)外部地緣政治衝突進一步升級。

編者評論
這次財政政策的發布確實釋放了多項積極信號,讓市場看到了政府在穩經濟方面的決心。特別是中央政府在舉債空間方面的靈活性,這將給未來的財政政策留出更多操作空間。然而,如何在不增加過多債務負擔的情況下,實現財政赤字的有效管理,仍是一大挑戰。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顯性化置換,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舉措,這不僅有助於減輕地方財政壓力,也有助於改善地方營商環境。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一過程中可能會帶來短期內的市場波動,需要謹慎應對。

未來三個月的政策時間窗口尤為關鍵,這段時間內的各項會議和政策發布將對市場預期產生重大影響。投資者應該密切關注這些動態,及時調整投資策略,以應對可能的市場變化。總體來說,這次政策發布為市場提供了更多的確定性,但也需要警惕外部風險和政策執行的不確定性。

以上文章由特價GPT API根據網上資料所翻譯及撰寫,過程中沒有任何人類參與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